又多收了三五斗
——高一(4)班
课本剧负责人:朱瑾
第一幕
人物 农民甲,农民乙
时间 公元前某年丰收季
地点 去米行的路上
农民甲 余叔!听说婶子病了,病得不轻呢
农民乙 唉!小王,是你啊
农民甲 这年头,庄稼人可怎么过啊!
农民乙 好在老天爷可怜见,这一年没遇着灾,顺顺当当下来,竟也多收了那么几斗。
农民甲 是啊,辛苦一年到头,谁家没个盼头,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多的这几斗,我还预备着买些给孩子买些棉衣呢。(拍拍肩上的米袋)
(到米行)
(帐房先生倚在躺椅上)
帐房 (从镜片后斜瞅一眼,慢慢放下二郎腿)糙米五块,谷三块。
农民甲 先生,哪有这样报价的,我们乡下人不识字,你就糊弄我们啊!
农民乙 前几天还说这几个月涨得厉害呢,怎么今天却是这个价?
帐房 (合上账本)乡巴佬,爱卖不卖。
农民乙 黑心米店,不卖了!反正米是我的,谅你也拿不走!
农民甲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走!咱们别处看看去。
第二幕
人物 农民甲,农民乙,路人丙
地点 米行外
路人丙 咋整的?走路不长眼。仔细洒了我的米。
农民甲 你有米,我也有米!
路人丙 这年头米有什么用!哪都不收,不如留去喂猪!
甲乙 不收?
丙 (打量) 你们也是陈家庄上来的?怪不得咯!我们来了这半天,盼着今年收成好能多收几钱,哪知米行心黑,一家比一家价贱!可让人怎么活!(指)他家的还算厚道,也只能在这卖了。
甲 大爷,你真打算贱卖?
丙 (苦笑)不卖,那么多张嘴吃什么?
乙 都卖掉了,后四月吃什么?
丙 可也不得不卖啊
乙 咱得讨个说法
甲 别忙,我有个主意,咱去找那东街的府爷评评理去
乙,丙 走!这气不能忍!
第三幕
人物 甲乙丙 乡绅
地点 东街
(东街乡绅路过)
甲乙丙 (拦住)太爷
丙 太爷,您老来评评理,咱乡下人冤枉了也说不清,须得您来为我们做主啊。
乡绅 什么事?(捋胡须)
甲 咱们好不容易碰上好天时,多收了那么三五斗,谁知道账房先生随口要价,总算起来全不如去年旱后出卖的银钱,这让人怎么活呢?
乙 就是这话,婶娘还等这钱抓药呢!现下这五口人连一口饭都吃不饱。
丙 说一千道一万您一定要为我们做主啊!
乡绅 哦,是哪家没良心的米行啊?
丙 只是一家到好了,咱们受不起,避开这个软钉子就罢了
乙 可谁知……
乡绅 各家都是一样?
甲 太爷果然英明,倒不用我们多说了
『乡绅领众人至米店口』
『—夷装(少数民族人)挑着一担子东西进了米行』
丁 卖鸡头米咧!店家帮忙称下子哈!
乙 喂,乡亲,他家是黑心的米行,不要卖了—(被乡绅制止)
『交易进行』
账房先生 十三块一斤,你这里——大概四十块了
丁 好嘞!(拿钱收起)
丙 他也是卖米,我也是卖米,凭什么他的米那么贵我们的贱到底了!
乡绅 乡巴佬,不识事,没看见他那是鸡头米,不比你这米!
甲 凭他什么鸡什么米,都是一样一锄一锄耕出来的,我就不信他的比我贵!
乡绅 年轻人可别争,听老夫一句话。见到《论语》、《孟子》《南华经》都奉为上品,你们可知《经济经》里的一句话。
众 《经济经》?
乡绅 唉,整日和经济打交道,还不知其为何物,此不悲哉,那书上说:米丰而价贱,米稀则金贵也,你家也多米,他家也多米,哪里多出来的嘴呢!没人多要,自然无人收你的米了。这叫做供大于求而其物也贱,米行先生也是迫不得已,哪里是诳你呢?
众人 (面面相觑)那可怎么办呐,婶子的病。。。怕是没得救了
甲:谁家若是多那么几口人,多买些米,不就好了吗,这是老天要亡我呀
乡绅 莫急莫急,依我所见,竟是将来要好好保管,过个把月再试一试。
乙 此话怎讲?过几个月难道又生出一堆米虫来了?
乡绅 你看往常三四月怎样
丙 青黄不接,吃了上顿没下顿,就连大户人家也没处埋怨
乡绅 那不是吗!这么多人没处买米,不买你的米买谁的?到时候稍涨个几文,也没什么
众(喜出望外)太爷说的对啊
『账房先生也感兴趣,恭敬站到一旁』
账房先生 这是什么道理,请太爷不吝赐教
乡绅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孺子怎可教也。前面是供过于求,现为供不应求也,米价自然水涨船高了啊
众(大悟)谢太爷,那咱今儿不卖了
账房先生 罢了罢了,今天众位所谈,真让我大开眼界。这样好了,我抬价收了你们的米,就算交个朋友如何?
众 好,今晚咱去喝一杯,我们请客
『几个人哼歌了』
幕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