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高二(13)班的李昊源。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关于“一二·九运动”背后的事情,关于责任,关于传承,关于爱国。
84年前,古都北平暗流涌动。南京国民政府被迫接受“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包括平津在内的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被拱手奉送与日本。一个蓄谋已久的阴谋终于浮出水面----“华北防共自治运动”。这是日本侵略者又一个“以华治华”政策的推行,妄图对华北进行全面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华北危急!中国危急!中国的主权面临再次被践踏的危局。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熟悉,因为100年前的那场运动的前夕,面对的也是如此危局。而在那场运动里,北平的学生们走上街道,举起横幅标语,发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呐喊。利刃出鞘,直指腐朽黑暗的北洋军政府。怒火滔天啊,那一把火,烧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仅仅两年后,中共一大召开,中共成立。嘉兴南湖上,终得开天辟地。
从1919年到1935年,16年过去了。当年那些义愤填膺的学生已然长大,但他们那“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却永远地传承了下来。而继承者,也在16年后华北危急之时走上街道,呐喊,怒吼,充满了悲愤,又是那么的不甘。他们的呐喊,听起来似乎很无力,在当时很多麻木的百姓眼中,这呐喊甚至是可笑的,是不可理喻的。因为对他们而言,“国家”这样一个词太模糊,看不见也摸不着,也就很难催生出国家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但那些学生们不同。他们听过顾炎武的那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知道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舍身报国的壮举,也学习过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提出的“民族国家”概念。他们也许并不清楚到底怎么做才算是爱国,但他们清楚地知道,面对如今的华北局势,他们必须去做他们该做的事情。
彭涛,周小舟,谷景生,姚依林,郭明秋,宋黎,于刚……这一个个名字已被历史永远地铭记。他们有的是早期党员,有的只是普通学生。但在危局之下,他们追随党的领导,成立了“北平市学生联合会”,那份《北平市学生联合会成立宣言》,就是北平无数莘莘学子爱国救国的最好证明。这一次,他们又站了起来,接过了前人的火把,扛起了救国的大旗。
鲁迅先生说:“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他们前赴后继,慷慨报国,锦绣河山里,浮现出无数以身报国的人。看啊,那是国革命的火种,漫山遍野,都在散发着微弱的光亮。所以,中国绝不会败,中国也绝不会亡。
“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全国的学生群起响应。这一场席卷全国的爱国运动,犹如一根巨木,撞响了中华民族的青铜鼎钟。中国人民渐渐觉醒,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一天比一天高昂。又是两年后,1937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开始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那些微弱的光亮终于汇聚了起来,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这一把火,最终烧出了新中国,烧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篇章。
因此,我始终坚信,中国人必将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血战到底。此身可以情许佳人,亦可以血荐轩辕。我相信,这是中国人的脊梁。
84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些高中生虽然并不需要像当年的先辈那样救亡图存,但那爱国爱党,追求独立、民主、自由的精神却是万古长存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必须传承和践行的意志。就比如我们每天起早贪黑,奔波劳累,和作业和考试和分数“殊死搏斗”。请不要怨恨,因为这就是我们爱国的方式。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为你的人生添砖加瓦。因为十年后的我们,将接过前人的火把,扛起建设祖国的大旗。
如果说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的学生是为中国革命追寻方向的一代人,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的学生是缔造共和国的一代人,那么2019年站在这里参加周一升旗仪式的我们,就是准备扛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重任的一代人。一代代人过去了,时光飞逝,变的是光阴,变的是社会,不变的是我们这些学生,不变的是爱国主义精神。
请记住那热血沸腾的岁月,请记住那些英姿勃发的身影。就让我们接过着神圣的火把,以天下为己任;扛起那面光荣的旗帜,慷慨报国。
因为我们都是中华儿女,我们都是爱国者。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