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库如何做好公共外交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19-12-06
 

教育智库如何做好公共外交

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在多个文件中明确提出智库要发挥外交功能,并将其列为智库的五大功能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推进“智库外交”。在落实中央这一指导精神的基础上,一些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智库开始逐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一点上,教育智库还有较大的空间可以作为。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战略任务,提出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深度参与国际教育规则、标准、评价体系的研究制定”。这一战略任务目标与智库的外交功能高度契合。在未来,教育智库在公共外交中将会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它是讲好中国教育故事、凝聚国人教育自信、传播中国教育文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渠道之一。

    《中国教育智库评价SFAI研究报告(2019年版)》明确提出,国际影响力指标应涵盖国际合作、国际推广、聘请海外员工等指标选项。这既是对国内教育智库外交功能的一次审视,也是一种督促,更是为了快速推进教育智库外交功能的发展建议。在当下教育智库的建设发展中,各类教育智库在国际影响力上还有所欠缺,如在国际教育事务的参与、国际教育机构人员构成、国际教育机构合作、共建、推广等事务上都存在种种不足,这与我们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是不吻合的,需要不断改善。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要合理聚焦教育智库外交的范围,抓住重点、稳步辐射,不仅要抓住落实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文件的机遇,将教育智库外交的重点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接沿线国家的教育需求,形成经贸合作与教育发展双轮驱动之势,而且要努力扩大教育智库外交的辐射范围,通过相互交流合作,将中国教育的经验和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国。教育智库界为此应着眼于以下三点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教育组织的合作。目前我国的教育智库实现国际共建的有四家单位,即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分别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建的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教师教育中心、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和联系学校国际中心。对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深度参与国际教育规则、标准、评价体系的研究制定”的目标,四家合作机构的数量还是不够的。今后,我们不仅要进一步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并共建相关教育机构,还要加强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下简称“经合组织”)、世界银行等综合性国际机构中教育部门的合作,如经合组织的教育与技能局、世界银行的教育全球发展实践局等,不断扩大中国教育智库与世界顶级机构的合作范围,吸引这些国际重要教育组织与国内高校、教科院所共建智库平台,逐步引导国内教育智库参与国际教育事务的规则标准制定工作。同时,我们还要借助这些机构在全球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借船出海,不仅要将他们“引进来”,还要在全球范围内借助他们的渠道,在其他国家共建教育智库,扩大研究范围,增强中国教育智库的影响力。

    二是进一步加强全球范围的教育推广力度。向世界推广中国教育经验,体现的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及综合软实力。因而,我们要注重古今结合。首先,总结推广中国历史上的成功教育经验与方法,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的教育实践路径。如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其内核“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小先生制”,迄今依然可以成为教育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迅速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教育智库外交,将生活教育理论引介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既可以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提升教育质量,也可以向世界宣传中国的教育名家与教育思想。其次,提炼当前中国教育改革中的亮点和经验,向全球各国推广,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战线涌现出的优秀育人模式和方法。例如,上海学生在经合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估(PISA)测试中体现出的良好素养,就吸引了来自英国等发达国家教育代表团的交流学习,也促成了英文版《真正上海数学》教材的全球首发。这些教育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与方法也蕴含着我们可以向世界展示的中国先进教育文化。简言之,通过古今结合,可以长时段地展示中国教育的传承与发展、优势与特长,有利于中国教育经验的全球传播。

    三是进一步加强国际教育智库人才的培养与交流。据统计,2018年在联合国系统任职的中国籍员工为450人,仅占联合国人员总数的1.09%。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我国分摊了5.1%的会费,聘用的中国籍员工仅仅占比1.6%。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中国籍员工数量也在2%以下。如果缺乏足够的中国籍员工在世界重要组织中教育机构任职,那我们想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因此,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首先要加大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针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世界银行等具有教育智库性质的机构,适当在部分高校开设语言、教育等相关课程,甚至设置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学院,培育一批全球视野与中国情怀相结合的国际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建立渠道输送他们进入相关国际教育组织,为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奠定人力资本基础。其次要加强教育智库人才的国际交流。建议由教育部、人社部相关国际交流司局遴选一些高端教育智库中具有良好语言功底的教育政策、教育智库研究者,派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局、世界银行教育全球发展实践局等机构,了解并参与国际教育标准、规则的制定,同时也积极邀请相关国际组织中的教育学者来华讲学,指导教育政策、教育智库的研究,在不断交流中共同推进人才培养。

    2019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演讲中指出,未来5年,中国将邀请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政党、智库、民间组织等1万名代表来华交流,共建“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这意味着,在未来5年,中国智库的公共外交功能将会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教育智库也将会有更大的作为空间。因此,作为教育智库的研究者与践行者,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在人才培养、交流机制、国际共建、全球推广、创设国际教育期刊等方面作出更多努力,推动构建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