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微信拉票破坏教育生态
近日,一场“宜昌最美校长”的网络投票评选搅动得当地家长和学生不得安宁。宜昌市教育局微信公号随后发布官方消息:该活动非市县教育部门组织,纯属某公众号炒作行为,“我局从不组织网上投票评选活动,并已通知各地,严禁任何学校和教师参与此类炒作活动,更不能发动学生家长参与”。 微信公号在拉近人与人社交关系的同时,也让这种社交便利成为人们难以承受的负担。人们不会对朋友圈的各类投票陌生,而当这种投票又与亲情、友情以及自己或子女的“组织关系”挂钩,常常让人投也不是,不投也不是。对饱受投票困扰的师生、家长来说,当地教育局的官方声明来得及时,值得点赞。 微信公号投票盛行,不代表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网络投票评选。对商业公号运营者来说,发动投票只是一种营销手段,目的无非为了扩大公号影响力和快速涨粉。很多运营者唯一在乎的是投票本身,而非投票是否真的投出了名副其实的“最美”“最佳”“最可爱”。这样投出的结果,往往反映的只是人脉关系多少的结果,与被投票人的真正实力并无多少瓜葛。一场投票喧嚣的背后,真正的赢家常常只有运营者。 尤需警惕的是,欠缺规则的商业投票在校园盛行,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把孩子的荣誉交由朋友圈来决定,最终差不多就是依靠家长的人脉和投入程度。它扭曲了教育领域中荣誉评价的正常标准,也很容易助长孩子的攀比心理,给孩子带来价值观上的误导。光环不是靠人脉海投投出来的,而是靠脚踏实地苦干实干自己拼出来的,商业投票消解的恰恰是这一点。这样一场投票下来,除了让孩子们感受到弄虚作假钻空子、投机取巧跑拉票,还能有多少收获?这种“收获”,又会对他们产生何种影响? 对此,有关部门亟须加强监管,规范网络投票进出校园的行为。一些地方已经有了先例。2018年,浙江省教育厅出台规定,明确涉及学生(幼儿)个人荣誉的各项评选活动原则上不采用面向社会的网络投票。同时要求加强对网络投票活动的监管,对投票来源和票数增长情况进行跟踪审查,确保投票行为真实有效。浙江的规定从源头和规则上堵住了网络投票的漏洞,从一年多的实际效果看,既减轻了学校负担又消解了投票的负面影响,值得各地借鉴。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网络投票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学校不是脱离社会的孤岛,也有自我宣传的需要。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校运用适当手段扩大影响力,也可以理解。对广大家长来说,他们同样需要一个鼓励孩子自我表达的舞台,孩子也可借此得到锻炼。规范运用网络投票,既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还有更加准确和公平的良好效果,有助于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和适度的竞争意识。事实证明,组织得当的网络线上活动,往往会反馈到线下,成为家校和谐发展的黏合剂。当然,如果任由网络投票异化扭曲,会使学校师生和家长失去便利有效的教育机会。好的手段不能被歪嘴和尚念歪了经,网络评选也要谨防“劣币逐良币”,破坏教育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