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乌合之众
高三(9)班 周小丁
21世纪的今天,“共享”一词已随处可见。“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是的,共享时代已乘着历史的车轮汹涌着朝我们扑来。然而,共享时代每天呈现给人们的海量共享信息,似乎使得很多人“消化不良”。
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反智现象”——大量信息的涌入使我们有限的注意力难以为继。日常慢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共享思考”。吾以为,这实不可取。
共享时代,拥有个人理性而又独立的思考,才可使你于芸芸众生中与众不同。
《乌合之众》中有言:“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而这种情况,在共享时代的刺激下,愈发严峻。每一大事件的发生,都会带来营销号、公众号铺天盖地的、或过度或片面的解读。而作为普通网民的我们,甚至不需要去了解清楚事件的发生经过,只要点开一篇充斥着作者主观思想的推文,根据作者的遣词用句,便轻易地对该事件定了性。拿着新鲜到手的二手干货,即可与好友、同事侃侃而谈,营造出乐于思考,关心时事的假象。究其根本,实际还是人们在大量信息下的无所适从,却又不愿承认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便踏上了“共享思考”这一“捷径”。
禅宗认为,“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熏染的。”人生来就如同一张白纸,而你的经历和认知,你对经历和认知的思考,便是各色的染料。你个人的思考塑造了你,但“共享思考”,便是将他人的思考在你的底色上胡乱涂抹一通。这早已违背了互联网的初衷——聚集多元化的人群,呈现多元的思想。
诚然,共享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各种信息也为事件蒙上了一层难解的面纱。而我们真正要做的,便是去挖掘真相,从中收获自己的思考。面对重庆万江坠车事件,我们不应人云亦云指责女司机,而应去思考事件真实的起因、反映的问题、于我而言的启发。面对众口一词的局面,我们仍应敢于产生不一样的思考,不做在集体中丧失理性的“乌合之众”。 共享时代,但我不共享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