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被共享”,Zao还能火多久
高三(2)班 王子骥
日前,一款手机软件“Zao”火遍网。用户可以通过“换脸技术”和明星在电影或电视剧里同框出演。因此,Zao收获了极大的热度。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网友表示:“我的人脸信息会不会被泄露、盗用?个人隐私会不会‘被共享’?”因为这个因素,Zao很快就被下架整改。对此人们不禁疑惑:Zao还能火多久?共享,顾名思义,就是共同分享。共享时代是资源公开化、公用化应用的时代。人们在Zao上共享自己拍摄的视频,也可以浏览别人的作品。而随着共享时代的不断发展,新的问题也接连显现,其中之一就是“共享”与“被共享”的斗争。
“共享”与“被共享”有着显著的区别。共享显然含有主观意愿的成分,愿意去和社会分享资源,而这些资源也是有范围的。事实上,区别于“共享”,超出资源范围的“被共享”,常常是违反道德,甚至是违法的。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的真相公开之前,在公交车旁的车道上正常行驶的汽车司机惨遭舆论“炮轰”,更有甚者对其进行“人肉搜索”。在个人隐私信息强行“被共享”的情况下,司机的家庭、工作、生活均收到极大冲击。由此,“被共享”的恶劣影响可见一斑。
从共享时代的追求目标上来看,共享是为了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资源的便捷使用,从而推动时代进步和发展。然而,导致“被共享”出现的原因,常常是金钱至上的功利主义、不劳而获的怠惰,或是“巨婴”心理,其目的不过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这显然与共享时代的本质追求相去万里。于此,个人信息之类的“被共享”应当画上休止符了。
共享时代,值得共享的应该是积极正面,对社会有促进作用的事物。就像苏轼眼中的“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这些事物才是值得我们去“共食”的。
共享该共享的,保证不能被共享的不“被共享”,这是共享经济发展、共享时代延续的根本保证。要做到这点,既离不开政府的立法监管,也离不开公民素质、法律意识的逐步提高。任重而道远,我们一直在路上。 Zao在整改归来后明确了隐私保护条款,从制度上保证了用户数据不“被共享”。我们也愿意相信,Zao能在共享时代中一直火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