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19-11-19
 

《落日》教案

仪征中学 周娟娟

一、          诗歌导入

“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有资格叫作一名男子汉?

和平的白鸽要穿越多少沧海桑田,才能从此安睡沙滩?

炮弹要横飞直落多少回,才能永远被禁止?

要有多少双耳朵才能听到黎民苍生的哭声?

要死多少人,才会感觉到死去的人已经太多太多?……”

生命是可贵的,所以我们珍爱生命,祈祷和平,然而和平的到来总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的。63年前,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经过14年的奋战后,终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现在,让我们跟随当时的战地记者朱启平,再次见证这一胜利的历史时刻。

二、          概括文本,解释题意

1、用一句话新闻形式来概括这个场面?

   补充:一句话新闻包括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提示:1945年9月2日上午在美舰“密苏里”号上中国和其他反法西斯同盟国接受日本人投降。

2、仪式是在上午举行的,但是作者为什么给本文命名为“落日”呢?

   提示:“日”象征日本,“落日”即预示日本法西斯的衰败、灭亡

三、          研习文本,体味情感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篇报道的,他写了哪些场景?

   提示:时间   签字仪式前的场景、签字台的场景、签字代表到来时的场景、正式签字场景、签字仪式结束后的空军的飞行场景……

2在刚才的分析中,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作者在写这一历史性时刻时不仅仅采用了叙事的表现手法,他还综合运用了哪些手法?(议论、抒情)

   请采用跳读方式,找出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并分析。

  (学生自由发言,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出这些句子并分析)

4、大家说得都很好,现在,就让我们把目光定在作者的一句话上,让我们重点来分析这句话中,作者的感情。

    “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

(1)    大家齐读。

(2)    找出关键词,再读。

关键词:“70年来” “奇耻大辱” “永志不忘”

(3)    “70年来”从什么时候开始算的?(1874年5月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残酷杀害我国同胞,10月清政府赔银50万两,他们才退出台湾。这件事拉开了日军侵华的序幕)

“奇耻大辱”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对日军强烈的憎恨)

作者“永志不忘”的是什么?

(4)    作者所“永志不忘”的,你又了解多少呢?

(学生自由发言)

(5)    展示日军侵华简史以及日军暴行照片。

  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受到过如此沉重的打击。如果文字还不足让你们感到触目惊心的话,那就请看看这些真实的照片吧。

补充:据不完全统计,抗战中中国人民伤亡1800余万人,中国军队伤亡380余万人,财产损失1000多亿美元,我们的经济倒退了几十年……

(6)    至此,我想我们对文中作者表现出来的情感应该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了,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作者的这些带有感情的语言:

          “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

          “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在这里以这样的方式重逢了。”

          “现在14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5、“天网恢恢,天理昭彰”我们终于胜利了,但胜利之后的我们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呢?文中作者是怎么说的?

   提示:“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的历史了。”

6、联系现实考虑:作者想告诫我们什么?

   提示:在当年,胜利的喜悦并未冲昏作者的头脑,他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60年后,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人来说,这还有哪些现实意义呢?

   补充材料:《一封特殊的信》

你读出了老人什么样的忧虑?(日本人在否认侵华事实要抹杀历史)

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军国主义猖獗的图片

对此你怎么看?(日本人隐瞒暴行,篡改历史,否认侵略,借宣传自己是“救世主”来蒙蔽那些不知情的人,借此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地位,由目前的经济大国到政治大国,最终发展成军事大国,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但国内情况如何?   中国青年身着日军服装拍照、爱国青年宣传抵制日货的图片

四、          结束语

   历史不能忘,勿忘国耻的教育要代代相传。在悼念南京大屠杀活动中,爱国者在抗战纪念馆前打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条幅。相同的誓言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喊过。爱国将领岳飞在他的《满江红》中写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激励了多少的爱国志士,今天,这首词同样也激励了我们,让我们再一次聆听这爱国的呼声吧!

  (播放《满江红》)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