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中学高二4班 秦海龙
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英国侵略者以区区鸦片使泱泱大清国门大开,清政权逐渐土崩瓦解,这才有了近代中国屈辱史之开端。血泪史书藏,屈辱记心上。毒滥觞,国之殇!毒品真乃千古一大害。
翻阅报刊,“吸毒”二字赫然在目,令人触目满怀。戏称之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泪”从何来?又是因某某知名人士吸毒被捕,某已婚男子吸毒以致家破人亡、负债累累……或许,生活的重压使得他们无法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于是他们选择了吸毒,企图麻痹自我,寻求“精神上的快感”。又或是他们仅是为了维持所谓的“人际关系”,主动与“吸毒者”为伍,形式主义一番而后却无法自拔。溯其根源,莫不是因为错误的价值观。一切病态行为必由病态心理诱导。这些因毒失心者,几乎无一例外地是无信义,无准则,从而不能抵制毒品。他们内心缺乏法律意识,丧失了道德原则,自然无法约束自我,吸毒此类出格之事便在人毫无防备之下发生了,并如死神般收割其魂灵,敲打其生命。不是吸毒者无悔意,而是因为其曾经的不坚定使他未能抵制扑面而来的诱惑,这才酿成了千万例悲剧。
毒品危害非常人可以想象。给人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吸毒者因毒而孤,继而人财两空,妻离子散,最终铁槛余生,独孤终老。毒品对成年人之危害尚且如此,那么对于涉世未深、心灵稚嫩的青少年来说,危害是毁灭性的。吸毒除了使青少年健康大损、精神焕散、斗志浑丧之外,还往往使其前程尽毁、父母离异,甚至心灰意冷、无奈轻生。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若青少年受毒品侵害,那将是我们中国教育之殇,华夏民族之殇,人类命运之殇!若代代青少年如此,则国将暗无天日、黯淡无光,被暴力与欺诈笼罩,成为人间炼狱。少年有殇,毒品之上;中国有殇,毒品之上!一个国家若不能使青少年在远离毒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那将何以发展,又谈何富强?国无康健之人守卫,国之安全危在旦夕;家无康健之人操持,家之前途令人担忧。于情于理,禁毒行动皆迫在眉睫。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言而喻,拒毒禁毒要从青少年之意识抓起。因信才能拒毒,故而我辈当有正确的法律观念和坚定的道德准则,要能从骨子里认识到毒品的非正义性。康德曾言:“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有了丈量事物的尺度,青少年才能较好地抵制外界的诱惑。因此,增强青少年拒毒禁毒的意识,加固其法律观念并坚定其道德操守,是有效开展禁毒行动的基础。
当然,仅仅依靠青少年个人自觉及内心操守对付毒品扩散的严峻形势并非长久之计。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这种自觉可能会自发地转化为一种非良性的价值理念。比如为了友谊收留吸毒朋友;为了一己之私传播毒品,私自地售卖毒品以获取非正当利益。当事人知道这些做法的不合理性,可是因为某些原因,他们又自发地从事了这些活动。这时就需要国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遏制。“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法治首先要有法可依。立法机关依然要完善相关法律的内容,进一步追究未成年人毒品犯罪的刑事责任,使法律更具渗透性、针对性。同时司法机关要严格司法,打击上述违法犯罪行为。政府等行政部门除了贯彻禁毒的教育理念,也可以从群众监督及群众反馈方面入手。诚然,国家的综合治理是禁毒行动成功的重要保障。
总之,禁毒行动需要全社会投以广泛的关注。无论成年、未成年,无论当权、不当权,无论国人、非国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毒品的影子决不允许大肆出现。诚如孟子所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若中国土地上的人们因毒失心,则国不复是国,家不复是家,国家又会再次堕入鸦片战争时期行尸走肉般的清政府的死亡深渊里。若中国土地上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皆能铭记梁启超先生“少年强则国强”之训戒,因信拒毒,则中国梦可成,民族复兴指日可待。
我们知道,事物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而发展的实质是前进与上升。进入新时代,毒品传播的问题实际已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们提倡拒毒禁毒,正是应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号召,宣扬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弘扬崇尚至美的时代精神。在坚信禁毒工作会越做越好的同时,我们更应牢记历史、以史为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事业办好,争取早日实现共产主义,造福子孙后代。这才是禁毒的根本意义所在。
(指导老师:李臣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