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总目标。围绕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中国教育界针对教育模式的变革创新和教育生态的转型升级等系列课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创新实践。成都市天府第七中学在校长陈刚的带领下,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顺应教育变革新趋势,顺应生命发展规律,适时确立以敬畏生命、尊重差异为内核的“学教合一”办学思想,构建教育全课程、课程全素养、时空全覆盖、育人全参与、创新全方位的“全景立人”课程体系,基于教育自身规律及生命发展规律进行选课走班教学模式以及扁平化分布式管理体系的创新实践,以期构建有生活宽度、精神高度、人文温度的教育新生态,为党和国家培养底线牢固、底色亮丽、底蕴丰厚的杰出人才。
自2016年该校筹备成立至今,学校各项工作高标准、高效率地开展起来,效果显著,成绩骄人。尤其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方面,迅猛的发展态势和突出的成绩让天府七中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学校以全国特等奖之冠的荣誉入选未来之城全球总决赛,获全球最受欢迎奖,开创了此项赛事中国队新纪录;在仅有两个初中年级学生的情况下,NOIP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获奖人数,居全省第七;美国数学高阶AMC8,4人位列全球前1%,33人位列全球前5%,149人位列全球前25%;PCMM,1支队伍获全球初中组荣誉奖(全球前32名),5支队伍包揽中国大陆地区初中组之冠和第2名;跆拳道、游泳、啦啦操、国际象棋、国际跳棋、围棋等市、区体育比赛,共获12个团体冠军。
“学教合一”唱响生命赞歌
“学教合一”办学思想由“9年创四校、校校皆卓越”的天府七中党委书记、校长陈刚提出。他提出,以立人为宗旨,以厚德、自强为校训,遵循生命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要求,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高度统一、自然融合、合为一体,让每一个生命绽放更精彩的自己,实现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学教合一”办学思想的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与教师不是两种孤立的个体,在学与教的过程中构成一个互动的有机整体;二是学生与教师都遵循同样的人的发展规律;三是学生成长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单独互动,更是其沉浸于社会环境之中的丰富体验。
“学教合一”办学思想的确立和提出,既是对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更是深耕教育三十六载的陈刚校长对生命和教育本质的深刻体悟。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怀着对生命的敬畏,陈刚临危受命,领办七一聚源中学和八一聚源高中,历经3年艰苦卓绝的努力,让那些从废墟中走出的孩子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笑颜,有温度的教育让生命变得更加精彩。2016年,陈刚受命筹办天府七中,明确了做有“生活宽度、精神高度、人文温度”的立人教育追求和培养“底线牢固、底色亮丽、底蕴丰厚”杰出公民的育人目标。他认为,从学生层面来讲,底线便是爱党爱国、爱己爱人、遵纪守法,底色便是乐观积极、兴趣广泛、追求卓越,底蕴便是学识广博、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从教师层面来讲,底线要做到守师德、爱学生、重规律,底色要做到负责任、正能量、积极性,底蕴要做到专业精、师能强、科研好,从干部层面来讲,底线即守纪律、懂规矩、顾大局,底色即有担当、正能量、积极性,底蕴即领悟力、变现力、执行力。
构建“全景立人”教育新生态
在“学教合一”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学校致力于课程开发创新、学教机制创新、教学研究创新等育人模式创新和教育生态转型,积极营造教育全课程、课程全素养、时空全覆盖、育人全参与、创新全方位的“全景立人”教育新生态,确定了分层分类、选课走班的办学策略,并在尊重生命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精准实现了“一人一课表,每生有特长”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创新。
在陈刚校长的带领下,天府七中以全课程理念为指引,打破德育学科、学术学科和艺体学科的学科界限,统整学科资源,采用共同的课程开发标准、课程实施标准以及课程评价标准,开发了包括生命类、公民类、生涯类、艺体类、人文类、科技类6大类别、32个科目、近400个模块的课程资源。通过学段融合、学科融合、内外融合,学校致力于打造培育学生全面素养的生态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宜自己发展的方向和环境。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陈校长主张,在选课和走班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认知,指导其明确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从而学会选择、学会学业规划、生涯规划,为其终身发展奠基。
近一年来,学校着重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高阶课程、“研学旅行”德育课程和自然学校课程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深耕细作,且取得突破性的喜人进展。首先,学校立足于高考改革的新预期,以及分层分类、六年一贯的课程体系创新,为资优生量身定制“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高阶课程体系,旨在依托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技能体育、技能艺术、科创等所有学科项目组的学科优势,拓展学生高阶思维,培养学生高阶素养,将“一人一课表,每生有特长”的个性化教学落到实处,真正实现教育全素养。其次,在国内研学旅行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学校进一步优化“研学旅行”德育课程,创建具有天府七中识别度的“研学天下,知行合一”品牌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学科任务式研究性深度学习。目前,学校已经开发西安、武汉、重庆、眉山、宜宾、绵阳、自贡等12条具有课程意蕴的研学精品线路,“研学旅行”已成为天府七中的一门必修课。再其次,以学生自主申报、自主招新、自主管理为切入点,将近80个学生自主社团作为载体,开发自然学校课程。自然学校课程首度启动的“校园农夫”项目,在“采摘节”的基础上,设计了竞标—生物知识考核—制定养护计划—认养—关护—采摘—分配的课程完整闭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校园、公园、城市建设的热情。“研学旅行”德育课程和自然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对学生的教育实现时空全覆盖,实现了教育无“死角”。
基于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生命差异的发展规律,陈刚校长主张,改变对学生的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创设多元学生评价体系,设立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报奖项、自我成长的个人风尚类奖项,让学生以自主申报奖项、自己描述闪光点,自我发现,自我唤醒,参与到育人的全过程,全方位体现育人模式的创新。2018—2019学年,学校首创学生综合艺术课程——MOON799,并成功举办两届,让具有艺术才华的学生通过自主申报、自主承办、自主营销的方式举办展演,丰富校园艺术形态的同时,也为学生在中学期间持续进行艺术追求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构建扁平化分布式的精细管理体系
据陈刚校长介绍,为了提升学校工作的效率,天府七中经过反复实践,最终确定并构建了重服务、轻管理的扁平化、分布式、项目组的管理体系。学校把传统学校的多部门管理重新设置成为师生服务的学生发展服务中心、学教工作服务中心和行政后勤服务中心三个服务部门,主要为年级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设立学术委员会、课程研发中心等部门,形成行政力量与学术力量各司其职的组织架构;设立学科组、学研组及其管理下的备课组等,形成备课组与项目组相生相融的学术架构,服务于学校的各项工作。
为了实现“精准教学、精心育人、精细管理”教育目标,陈刚校长主张实施导师班与教学班双轨运行的管理机制,重构师生关系,陪伴学生成长。结合选课走班教学模式的学生管理实际,他又提出“1+N全员导师制”育人模式,“1”即主任导师,是导师班的管理者;“N”即全员导师。据陈刚介绍,凡是热爱教育的校内外行业精英都可以备选担任学生的导师,包括学科教师和经学校认可的热爱教育的行政教辅人员、后勤人员、生辅教师、家长、校外业界领袖、行业精英,只要被学生选择,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导师,每位导师只陪伴1—15名学生。2018—2019学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常态化的“导师有约”制度效果显著,不仅确保成长导师对学生学业、生活、生涯、心理和健康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更精细地规避了选课走班可能带来的学生管理问题。正如陈刚校长所说,我们要看得见“人”,教育才会有温度的发生。
天府七中在成都市特级校长、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陈刚的带领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总目标,确立了学教合一的办学思想,力行全景立人的课程实践,积极探索新常态下的育人模式创新,积极推动教育生态的全面转型。建校3年来,学校迅速成长为质量好、口碑好、品位好的三好学校,课程首创、学生首选、同行首肯的优质学校,世界一流、中国领先、西部卓越的品牌名校。天府七中的成功实践,不仅在“知”上,更在“行”上,不仅在智能化与学生生命个体合一上,更是在学生生命群体与教师生命群体合一上,深刻诠释了生命与教育的本质,顺应了新时代的教育变革新趋势,提供了未来学校新生态的样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