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19-09-14
 
江苏省仪征中学 高一 年级 数学 学科
2019 —— 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高一年级共有 16 个班级, 1~8 班为 A 部, 9~16 班为
B 部。其中 1 班、 9 班为创新实验班, 2 班、 3 班、 10 班、 11 班为实
验班, 4 ~8 班、 12 ~16 班为普通班。因今年高中扩招,生源质量
比以往有所下降,多出一百多名基础薄弱的学生。高一年级数学教学
内容多,特别是集合、函数概念抽象,难度较大,知识综合性强,对
学生能力要求高,因此对教学带来许多不利的因素。要以推进新课程
改革为契机,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
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二、目的要求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一)、(四)。(详见教
学进度表)
1 .课程目标:通过集合的教学,使学生初步确立集合的概念,
为理解函数概念及后续教学奠定基础,通过函数和三角函数的教学,
使学生认识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和发展学生
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在解
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解决简单
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向量的教学,使学
生经历直观感知,抽象思维、思辩论证、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和探索
另一种计算和度量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 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型结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
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
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 .情感与能力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首先能溶入数学知识的海
洋中,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使学生愿意接受数学知识,
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成功的快乐。通过学习使学生的能
力有所提高,如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等等。通过学习使
学生对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有新的认识,特别是创新意识与探究能
力,数学建模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3 .德育要求:面对当前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
育的新形势,数学课也应该在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的方面多下工夫,
比如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
克服难题的勇气,刻苦钻研的毅力,百折不饶的信心等等,这些综合
素质的培养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作业、考试过程中,不断的加以引
导、激发和培养。另外还要从高一开始,就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能力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主学习。
三、具体措施
1 、学习新课标、新高考改革方案,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面
对新形势,积极应对,集思广益,探索新的教育模式,特别是在教学
中渗透情感教育、德育教育,让数学课上学生学到的不仅仅只是数学
知识。 2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目前规范办学
行为,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还是满足于拼时间、拼消耗的做
法,要转变方式,向课堂要效率,向备课要效率。
3 、发挥备课组的功能,统一编写并修改高一数学导学案。针对
新的高考方案,认真研究全国卷的考点和题型,关注苏教版和人教版
教材的差异性,备课组要加强研究和讨论,采取应对措施。
4 、做到夯实基础,精讲精练。新的形势,新的模式,但是有一
条原则不变,那就是抓基础。得基础者得高考,一定要夯实基础,向
基础要成绩。
5 、注意分层教学,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扩招的这些基础薄弱
的学生,重点关注,不放弃。
备课组长: 李峰 童旗军 江苏省仪征中学 2019 2020 年度第一学期
数学 高一 年级教学进度表
起迄日期 教 学 内 容
备注
1 9.2— 9.6
一元二次不等式 (9.1)
§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1.2 子集、全集、补集
§1.3 交集、并集
9 月 2 日
上课
2 9.9— 9.13
§1.3 交集、并集
集合复习
§2.1.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中秋节放
3 9.16— 9.20
§2.1.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2.1.2 函数的表示法
§2.1.3 函数的单调性
4 9.23— 9.27
§2.1.3 函数的单调性
§2.1.3 函数的奇偶性
5 9.30— 10.4 单元复习 国庆节放
6 10.7— 10.11
§2.2.1 分数指数幂
§2.2.2 指数函数
§2.3.1 对数
7 10.14— 10.18
§2.3.1 对数
§2.3.2 对数函数
8 10.21— 10.25
§2.4 幂函数
指对幂函数习题课
§2.5 函数与方程
9 10.28— 11.1
§2.6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1.任意角、弧度
10 11.4— 11.8
§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11 11.11— 11.15 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
12 11.18— 11.22
§1.3.2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3.3 函数 y A x   sin( )   的图象 13 11.25—11.29
§1.3.4 三角函数的应用
三角函数复习课
§2.1.1 向量的概念与表示
14 12.2— 12.6
§2.2 向量的运算
§2.3.1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15 12.9—12.13
§2.3.2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2.4.向量的数量积
16 12.16— 12.20
§2.5 向量的应用
§3.1.1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
§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
17 12.23— 12.27
§3.1.3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
§3.2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18 12.30— 1.3
§3.3 几个三角恒等式
三角恒等变换复习课 元旦放假
19 1.6--1.10 期末复习
20 1.13--1.17 期末复习
1 月 18 日放寒假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