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构建中学生心理的“优势视角”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18-05-07
 

注重构建中学生心理的“优势视角”

江苏省仪征中学  谈萍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近几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以来,越来越深切的认识到一个不可或缺的心理课题需要得到应有的重视,那就是“中学生心理‘优势视角’构建问题”。为此,我想从“三个维度”,对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从时间维度看,构建中学生心理“优势视角”日显紧迫

“优势视角”是相对“问题视角”而言的。所谓“优势视角”,简言之,就是相信优势、发现优势、发挥优势。让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相信自己存在优势,都能找到自身优势,并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能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百折不挠,乐观奋进。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思维则是更多地引导人们用“问题视角”来看待自己。诚然,“问题视角”思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是一个“方向标”,树立了问题导向,能够引导人们准确地找出不足并及时加以改正,避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任何一种思维方法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如果使用不当,不足之处就会更加显现。

现实中,“问题视角”的偏颇使用,其负面影响越来越大。本来,“问题视角”思维与“优势视角”思维应该像一对孪生兄弟,同行并存,相辅相成,可是多年来,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由于过分夸大了“问题视角”教育方法的功能,忽略了“优势视角”的存在,导致一些家长和老师把慈爱严封密裹,心甘情愿地充当“虎妈”、“虎师”,他们总是心中默念“为了你好”,手中却高举“问题”的鞭子不停地吆喝着、抽打着,久而久之,愈演愈烈,对孩子和学生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却浑然不知,或者知之不顾。

从心理学角度看,长期、片面地运用“问题视角”,会压抑孩子自我认知的能力,特别是对自己和对他人“感到满意”的能力,严重者会陷入“自我不满”,甚至“自我厌恶”之中。学校的教育也是如此,在老师的“问题视角”思维的引导下,学生们看不到,或者不注意自己的长处和进步,而是聚焦问题、缺点,长此以往,学习成功的喜悦少了,问题多了,而且没完没了,眉头锁得越来越紧了,小小的年纪心思却越来越重了。表面看,在“问题视角”思维的影响下,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变得更听话了、更规矩了,差错更少了,然而他们身上却因此流失了更多、更重要的东西。在学校心理咨询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众多学生倾诉心声的痛哭、案头厚厚的传递心声的“小纸条”,就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真实的心声已经汇成了一股“暗流”,虽看不见,却波涛汹涌。这股“暗流”似乎在无声地呐喊:我们的快乐少了、信心少了、活力少了、创造力少了……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学生正是人生“三观” 塑造的关键期,一切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因素,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并及时解决。因此,克服“问题视角”思维的负面影响,构建“优势视角”思维,让中学生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已经是当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二、从教育的维度看,教师是倡导和推动中学生心理 “优势视角”构建的主角

构建中学生心理“优势视角”,最大的功能指向是增强学生自信,它是培育学生自信心的“孵化器”,而自信是学生成长的“主心骨”, 是学生迈向成功的“第一秘决”,从这个角度讲,帮助学生构建好心理的“优势视角”, 让学生由此学会自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重点是做到“三多”:多肯定、多鼓励、多尊重。

 当学生有了一点进步时,要多肯定。“优势视角”思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不同“闪光点”,及时进行挖掘、肯定和激发。因为客观上,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已经成为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的肯定,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就会愉快、积极,从而增强自信心;反之,就会情绪低落、被动、缺乏信心。另一方面,从学生心理成长的特点来看,中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相对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老师评价这个学生能干,他就认为自己确实能干,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反之,如果平时总是指责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他就会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就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所以说,学生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肯定性评价。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多鼓励。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虽然努力了,但效果还不够理想时,幼小的心灵会罩上苦闷、彷徨的阴影,这时更需要老师鼓励的阳光照亮心田,而“优势视角”,就是投射一缕温暖阳光的窗口。我在心理咨询和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踏实、吃苦的学生,工夫花了不少,比其他学生起得早,睡得晚,可是成绩进步并没有与付出成正比,有的还出现倒退,家长着急,孩子更着急,甚至为此产生焦虑,影响睡眠和学习,进入恶性循环。他们来咨询时,显得心思重重,苦恼困惑,交谈中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想法很多。每当这时,我都会耐心地引导他们,学会用“优势视角”的思维看待自己,从而正确面对困难和问题。通过科学地、多角度地评价学生,帮助他们学会慢慢确立“优势视角”,从而敢于直面困难和问题,增强自信 战胜自卑,笑容重新绽放。

当面对学生的时候,要多尊重。“优势视角”思维提醒我们:没有自尊,就没有优势。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淡化传统的“师道尊严”意识,主动放下架子,降低身段,走下讲台,与学生面对面平等相处。不要为了片面强化自己的尊严,对学生动辄挥舞批评的大棒。心理实验表明,学生年级越高、年龄越大,受到批评训斥后,学习效果就反而越差,甚至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象。因此,老师要注重用“爱和信任”来浇灌学生的自尊心。

 三、从学生的维度看,自我塑造是构建“优势视角”的关键

  搭建“自我激励”的平台。许多时候,学生就像初次登上三米跳台的运动员,虽然他学习了跳水的知识和技能,但仍缺乏奋力一跃的勇气,需要在背后给以“激励的一掌”,一旦有一次成功,他们信心之帆,就立马鼓荡起来。因此,在校园、在班级,要有意识地搭建各种让学生“露一手”的激励平台,这是培养学生用“优势视角”看待自己的重要路径。我曾在一些中学开展一年的心理调查,老师们向我提供了许多学生“逆袭”的案例。比较多的是,一些语数外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在艺术或科技小发明等方面,却有“一招鲜”,只要给他们提供“露一小手”的机会,自信心就很容易建立的,有的学生会像换了一个人,学习成绩随之也提高起来,有的能实现惊人的一跃,从年级的几百名,冲进几十名。从这些学生身上,我们老师也深受教育和启发,缺乏自信会像一块大石头一样压制着学生的才华和潜能,一旦有了搬掉大石头的机会,他们就像出笼的小鸟一样,振翅飞翔。

   搭建“自我肯定”的平台。中学时代是青少年“四期”交织的特殊阶段,生理的“青春期”、心理的“叛逆期”、思想的“塑造期”、学业的“紧张期”相互影响,相互碰撞,是人生最重要的成长阶段。此时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三观”初步形成,对人对事都有了自己的看法。从成长的角度上,这些看法对不对还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给他们“自我肯定”的平台,而不是拿着所谓的“标准答案”去对照他们,要求他们,甚至干预他们。美国一位教育家说过:“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因此,在学校,要多给他们一些动手实践,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在独立锻炼中体验自我价值,增强自我肯定,自信心也会随之增长。心理研究表明,“自己给自己的信心”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因此,“优势视角”的确立,最终还是靠学生自己去实践、去完成。

搭建“自我挑战”的平台。“自我挑战”中认识自我,是构建“优势视角”的必然选择。因为,挑战的过程,是自我能量最大限度释放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认识最清晰、最深刻的过程。对此,在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不同的成长特点,以及个体的差异性,适度调整提高成长的标杆,让他们在“自我挑战”的平台上,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发现自己的优势,确立并固化自己的“优势视角”。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一点是:构建学生的“优势视角”,与“挫折教育”并不矛盾,而是相互印证,相得益彰。搭建“自我挑战”平台,就是让学生们在自我挑战过程中,经历大大小小的挫折机会,以此用来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在“危中寻机,劣中求优”,锻炼逆境生存的本领,体验战胜挫折的快乐。让学生们知道,人的一生中,遭受挫折是难以避免的,伟人也会遭受挫折,学生们崇拜的歌星、影星,都经历过各种挫折;适当经受挫折可使人学习,及至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会因为一次或多次失败而气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认识到:挫折是确立“优势视角”的必修课,因为在经历挫折时,不是让我们看到自身不足,灰心丧气,相反是要在挫折的磨炼中,看到自己的潜力所在、优势所在,从而扬长避短,百折不挠,勇敢求进。我校的成功做法是,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比学赶帮超”活动,让学生们在相互比赛,你追我赶中,接受挑战,激发潜力,增强信心,获得良好的情绪反馈,从而抛弃自我挫败心理,战胜自身软弱,使自己逐步变成强者。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构建中学生心理的“优势视角”,还需要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从而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大环境。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