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特尖生的消极心理剖析及其疏导对策

来源:创新人才培养部 时间:2025-04-03
 

特尖生通常指在学业成绩上表现优秀的学生。特尖生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好学上进、聪明认真、学业有成、遵纪守法,他们成绩好、分数高,常常是"三好学生"、"奖学金"的获得者。"一俊遮百丑",周围人往往只关注特尖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其心理健康的关注。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育工作者发现,许多特尖生身上存在自我中心、虚荣心强、争强好胜、成就焦虑等消极心理行为。若不及时地发现纠正这些行为,很可能会致使特尖生偏离正常心理,影响其认知、情感与意志行为,乃至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在关注特尖生优点的同时,更应该警惕可能出现的消极心理与行为。

01
特尖生的消极心理

(一)完美心理∶自我要求高,追求完美

特尖生非常重视学习,将分数、名次高低看得很重,通常认为只要学习好,成绩优,其它的都无关紧要。他们对自己要求高,认为"要做最好的自己"或"要做就做最好"。虽然已经很优秀,但还是不满意,总感觉"做得还不够好"或"可以做得更好",即便一场不重要的考试,他们也会"全力以赴",因此他们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个人常常会感到很有压力。


(二)自私心理∶自我中心,关注他人的热情不够

特尖生学习好,成绩优秀,一直处于学校和家庭关怀的中心,比"普通学生"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久而久之,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为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的学习和成绩,不愿帮助他人、不愿与人分享成功的经验。他们偏爱独立学习,崇尚个人奋斗,对他人、集体的事也毫不关心,遇事也经常是"单打独斗"、"孤军作战",不乐意与他人合作。


(三)虚荣心理∶嫉妒心强,过于自负

教师的偏爱、同学的羡慕……长期的荣誉感和优越感极容易转变成虚荣心,使特尖生形成"光环依赖",主要表现在∶喜欢别人表扬,经不起批评;自命不凡,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时时处处想表现自己,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赏和关注;小心眼、爱面子,看到他人比自己强,就感到不舒服,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自负、自大等消极心理。


(四)争胜心理;不能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

特尖生通常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成功欲望,他们争胜心强,处处争强好胜,事事想赶超他人,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他们对同学间的正常竞争存在认识偏差,认为竞争的结果非胜即败,通常缺乏友好竞争、实现双赢的理念和心态。他们通常密切关注周围同学的学习并存"戒心",但不轻易与同学交流真实思想,缺乏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心态。


(五)成就焦虑带来的失落心理

在"光环"的笼罩下,特尖生通常有较高的成就焦虑∶总想着要超过别人。或者担心被别人超过;尽管非常努力,但又担心考不好,担心发生令人害怕的事情,对失败恐惧和焦虑。"想赢怕输"的心理重压,使特尖生变得异常脆弱,偶然失误或老师的批评便一蹶不振,郁郁寡欢,进而怀疑自己,产生失落心理。


(六)患得患失的矛盾心理

特尖生很少与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他们有成就,但很少或不敢有成就感;既想"炫耀"自己的成绩,但又担心别人的议论,更担心"骄傲使人落后",怕万一考砸了,被大家嘲笑;既想与同学交往,但又不愿投人时间和精力,更担心会遭到拒绝;既想尽情地放松自己,却又担心会影响学习,所以特尖生常给人以谦虚和谨慎的感觉。

02
特尖生消极心理的成因剖析

特尖生消极心理的形成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个体自身因素"合力"的结果,可以归结为客观和主观两方面∶


(一)客观原因

主要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原因,突出表现在∶

1.社会择优的标准单一化,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应试教育体制下,考试成绩是评价基础教育的唯一标准。学校和教师均面临着巨大压力,学校根据学生成绩和升学率评价教师,教师也把"成绩好"作为三好生的标准,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只关心升学率,不注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加上升学、就业等社会竞争的优胜劣汰,特尖生的压力很大,很容易导致竞争的畸形发展。


2.周围人的期望过高和期望的单一化,特尖生多为独生子女,是全家人的希望,父母对他们往往有过高的期望值。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小就灌输"好好学习,争当第一"的思想,为孩子选择重点学校,找名师家教,报各种补习班,制定高教育目标,不惜重金投资教育。教师也根据成绩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重点培养拔尖生。对特尖生成绩的过高期望和过分投入,相应地带来了期望的单一化,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品德、劳动等方面的教育。


3.周围人的过度表扬和评价的单一化

特尖生学习好、成绩优秀,所以"一好百好",经常得到教师、家长的赞扬和同学的羡慕。习惯了表扬和奖励的环境,特尖生通常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另外,社会中流行的"成功导向",也使得特尖生非常注重成功的结果,越是成绩好的学生,给自己的定位越高,越有可能制定不合实际的抱负水平。


4.周围人的过度保护

特尖生的成长比较顺利,父母处处为他们想,事事替他们做,几乎包办了家里的所有事情,不让其承担学习以外的压力,希望他们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上,过多的爱和关注剥夺了他们体验负面经历的机会,过度的保护和过高的期待也使他们难经挫折,于是在造就学习尖子的同时,也造就了一批心理脆弱、承受力差的"好学生"。


(二)主观原因

1.不能正确看待学习,将分数看得过重

特尖生通常把学习看得过重,非常重视成绩分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抓学习",为得高分,甚至放弃个人爱好。他们与同学一起活动的时间很少,不注重人际交往和集体活动,特尖生中也不乏劳动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薄弱的学生。在片面追求知识发展的同时,特尖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常常受到限制。


2.不能客观评价自己,自我期望高

特尖生通常有很强的成就动机,他们对自己要求严格,追求完美。为维持学习中的优势地位,他们常自我加压,增大学习的强度和难度,因而常常感觉事情太多、时间紧迫,体验紧迫和不快。他们往往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建立合理的抱负水平和适当的期望值。追求完美、扬长避短、不断提高。


3.不能正确看待他人的评价和期望

特尖生通常特别在意自己的"好学生"形象,他们平日里自律性强、警觉性高,担心给他人留下不良印象,对他人的评价也异常敏感。他们倾向于把没有比较意味的情境看成对自己的评价情境,在这些情境中,他们更多地关心他人是否在关注自己,如何地看待和评价自己。他们往往因外在原因而盲目地给自己添加过重的压力。

03
教育对策

在关注特尖生优异成绩的同时,特尖生的心理健康不可忽视。因此在深入剖析特尖生的消极心理及其成因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方面的疏导对策∶


(一)增强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特尖生的消极心理,多与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看待自己的学习有关,因此要引导他们∶

(1)客观地评价自己,正确对待外界的期待和评价,确立适当的抱负水平;

(2)认识到“好学生”应是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既要关心学业成绩,更应重视品德和个性的健康,不能过分地迷恋分数;

(3)树立正确的成败观;

(4)合理地调适自己的情绪和自我平衡能力。


(二)实施挫折教育,增强抗挫能力

首先要培养正确的挫折认知∶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挫折不可避免,也并不可怕,能使人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其次正视挫折,并想办法战胜挫折,积累挫折经验;另外,应创设挫折情境,或参加社会实践,亲身体验挫折,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竞争激励个体奋发进取、积极向上,能够调动个体的潜能;合作注重参与和互动,有利于提高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锻炼人际交往能力;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可以组织歌咏、演讲、绘画比赛等活动,使特尖生认识到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也可以组成学习合作小组,定期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在互帮互学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是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应引导特尖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首先应克服心理上的障碍,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交往时应把握平等、宽容、理解、真诚互助的原则,积累成功的经验;同时应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还应通过群体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如课堂讨论、文化娱乐等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创设良好的成长发展环境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以学生为本,淡化优、差生的区分,引导特尖生正确对待荣誉,正确看待成绩分数,制定合理的抱负水平;在注重学习的同时,更应健全和完善个性品质∶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还需要加强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