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体育行业从业者,或健身健身爱好者,掌握一些关键的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公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员(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和饮食计划,从而达到最佳的健身、训练效果。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比较基础、常用的公式,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标准体重公式 体重管理是健身的重要目标之一,了解一些常用的体重管理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监控自己的减肥或增重进度。标准体重是指一个人在健康状态下的理想体重范围。常用的标准体重计算公式有: Broca改良公式: 男性:标准体重(kg) = 身高(cm) - 100 - (身高(cm) - 150) / 4 女性:标准体重(kg) = 身高(cm) - 100 - (身高(cm) - 150) / 2.5 这一公式考虑了身高和体型因素,提供了一个相对准确的标准体重范围。
二、BMI指数计算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BMI = 体重(kg) / 身高(m)的平方 BMI的正常值范围一般在18.5~24.9之间。<18.5表示体重过轻,>24.9表示超重或肥胖。 通过计算BMI指数,我们可以快速评估自己的体重状况,并据此调整饮食和锻炼计划。
三、基础代谢率(BMR)计算
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是指人体在安静状态下(非睡眠状态),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了解自己的基础代谢率是制定有效健身和饮食计划的前提。常用的基础代谢率计算公式有以下两种: ①:哈里斯-本尼迪克特公式
除了手动计算,我们还可以使用各种在线计算工具来估算BMR。这些工具通常只需要输入体重、身高和年龄等基本信息,就能快速得出结果,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估算出一个人在静息状态下每天所需的基本热量。如果一个人想要保持现有的体重,他的日常摄入热量应接近这个数值。
四、每日能量需求计算 一旦知道了基础代谢率,就可以根据个人的活动水平来计算每日所需的总能量摄入。不同人群的活动水平不同,所需的能量摄入也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活动水平分类及对应的乘数: 久坐不动:BMR × 1.2 轻度活动(每周运动1-3天):基础代谢率(BMR) × 1.375 中度活动(每周运动3-5天):基础代谢率(BMR)× 1.55 重度活动(每周运动6-7天):基础代谢率(BMR) × 1.725 非常活跃(体力劳动者或训练量极大):基础代谢率(BMR)× 1.9
通过将自己的基础代谢率乘以相应的活动水平系数,就可以得到每日所需的总能量。这有助于我们合理安排每日的饮食摄入量,避免摄入过多或过少的热量。
五、训练强度与重量计算 在健身过程中,合理地安排训练次数和重量是非常关键的。不同的训练目的和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训练强度和重量配置。以下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次数与重量计算公式,帮助你科学规划健身计划。 ①、训练次数计算 训练次数通常根据训练目的、训练阶段和个体差异来决定。以下是一个基本的计算公式: 训练次数 = 基础次数 × (1 + 训练强度系数) 其中,基础次数是指针对特定肌肉群在一次训练中应完成的最低次数,通常为8-12次。训练强度系数则根据训练阶段和个体恢复能力进行调整,一般为0-1之间。例如,对于初级训练者,训练强度系数可能为0.2;而对于高级训练者,则可能为0.8。 通过调整训练强度系数,我们可以灵活地安排训练次数,以适应不同的训练目标和阶段。 ②、训练重量计算 训练重量则需要根据训练次数和最大重复次数(RM)来确定。最大重复次数是指在保持正确动作形式的情况下,能够连续完成的最大重量次数。以下是一个常用的重量计算公式: 训练重量 = 最大重复重量 × (训练次数 / 最大重复次数)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在特定训练次数下,应使用的训练重量。这有助于我们合理安排训练负荷,避免过度训练或训练不足。
六、卡路里消耗计算 了解运动所消耗的卡路里数量对于制定有效的健身计划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卡路里消耗计算公式,帮助你估算不同运动项目的卡路里消耗: 卡路里消耗 = 运动的耗氧量(MET值) × 体重(kg) × 运动时间(小时) 其中,MET值代表运动的耗氧量,它是一个标准化的度量单位,用于表示运动强度。不同运动项目的MET值可以在相关的运动手册或网站上查找到。例如,慢跑的MET值为8.3,游泳的MET值为8.0等。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估算出在进行特定运动时所消耗的卡路里数量,从而更好地控制饮食和锻炼计划。
七、运动负荷控制公式在运动训练和健身过程中,科学合理地控制运动负荷是确保训练效果、避免过度训练及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运动负荷控制公式作为一种量化工具,主要通过心率来体现运动强度。靶心率(THR)= [(最大心率 - 安静心率) × %强度 + 安静心率]测量方法:首先确定个人的最大心率=220-年龄,然后根据目标强度百分比来计算靶心率区间。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估算合理的运动强度,帮助大家在有氧训练中有效控制运动负荷,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八、营养素需求计算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三大产能营养素。蛋白质的供能比通常占总能量的10 - 15%,脂肪占20 - 30%,碳水化合物占55 - 65%。根据这一比例,可以计算出每日各类营养素的需求量。 如一位每天能量总消耗值(TDEE)为2000千卡的人,蛋白质需求量约为50 - 75克(每克蛋白质提供4千卡能量),脂肪需求量约为44 - 67克(每克脂肪提供9千卡能量),碳水化合物需求量约为250 - 325克(每克碳水化合物提供4千卡能量)。 不同人群的营养素需求有所不同。例如,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蛋白质的需求相对较高,一般按每千克体重1.0 - 1.5克计算;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也需要额外的蛋白质摄入,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和乳汁分泌的需要。
九、食物分量换算 了解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以及如何根据所需营养素的量来计算食物的重量也非常重要。 食物中某营养素的量 = 食物净重×每100g食物中含该营养素的量÷100 例如,一种苹果每100克含有维生素C 5毫克,若要达到每日60毫克维生素C的摄入目标,则需要食用这种苹果(60÷5)×100 = 1200克。 同时,还需要考虑食物的可食部重量比例。 食物净重 = 食物量×可食部重量比例÷100 比如香蕉的可食部重量比例约为80%,如果想吃100克可食部分的香蕉,就需要购买100÷80% = 125克的香蕉。
十、营养评价指标计算 营养质量指数(INQ)是评价食品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 营养质量指数(INQ) = 某营养素密度÷能量密度 =(某营养素含量÷该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所产生能量÷能量参考摄入量)。 当INQ = 1时,表示食物的该营养素供给与能量供给平衡,该食物营养价值较高。 当INQ>1时,说明该食物提供营养素的能力大于提供能量的能力,为优质营养源。 当INQ<1时,食物提供营养素的能力小于提供能量的能力,长期食用此类食物可能导致能量过剩而营养素缺乏。 例如,新鲜蔬菜通常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而能量相对较低,因此其INQ值往往较高,是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 健身中的计算公式种类繁多,但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和价值。通过掌握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健身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和饮食计划。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够帮助你在健身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