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一堂好课的5个基本要求

来源: 时间:2025-03-05
 

一堂好课的5个基本要求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大致表现在5个方面。

一、有意义,即扎实(教师讲的学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课?)

       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

        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

        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

二、有效率,即充实(课堂上学生都应该有事情做

       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

       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好的课。

       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是充实的,能量是大的。三、有生成性,即丰实(上课不能完全预先设计)

     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四、常态性,即平实(哪怕领导听课,也要“目中无人”)

        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

        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大量的准备,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

        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

        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重要领导,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所以我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

        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

五、有待改善,即真实(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

      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

        公开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然后作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是出不了“彩”。

        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为真实的课。

        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

        但正是在这样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心胸也变得博大起来。同时他也才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作者系江苏省仪征中学校长姚国平:教师业务学习上的微讲座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