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的我顽固如刺头,对音乐有自己的执着,在音乐课上总我行我素,没有把你放在眼里。 少年的心情如同盛夏,焦急地盼望着什么。音乐课你偶然邀请同学上台表演即兴,是我。轻轻唱起悦耳动听的旋律,一抬眼,你在教室后方,微笑注视,稍稍点头,我内心似乎被满足染上温暖的黄色。 我的表演心切,再加上你的肯定与鼓励,如为我心中开了一盏明灯,然而,故事的序幕已经拉开。 “同学,有老师找你!” 我停了与旁人的闲聊,放眼望向教室门口,是你,微笑地注视着我,我立刻起身冲到门口,紧张地问着:“老师,有什么事吗?” 老师你带我去了办公室,还有两个男生,告诉我:“你现在有机会在全校面前唱歌,你愿意吗?”我难以置信地睁大了眼睛,但激动地不停点头。你让我试唱了一段要表演的歌,我深吸一口气,随即一阵稚嫩但悦耳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办公室,毫无疑问,我得到了资格。 此后,我们一起排练,男女的对唱让我感到自信心在跳动。即使唱跑调,你也只会笑得直不起腰,没有批评,只有建议。表演当天,我穿着黑色西服,你穿着白衣长裙,心中不免紧张万分,将视线投进人群的海,尚有高兴地与我招手地任,心脏止不住地在胸腔中抖动,双腿也在战栗,我不觉低下头,只能看到红色地毯。 突然一只手出现在红色中,我猛然抬头,在惊愕中又是看见你温柔的笑容,仿佛一曲定心鼓,音乐开始,我的血液开始随节奏流淌,沉浸其中。 当我的目光与你交汇于春日暖阳中,整个世界似乎只剩下两个人,我心中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感恩,曾经我是多少次桀骜不驯,到现在站在舞台上放声歌唱,在我想要退缩时,你播放了《命运交响曲》让我重拾了勇气。 我静静地脱下了租来的西服,换上自己的衣服,我知道这可能是最后一次见面,只是仍抱有幻想地笑着对你说:“如果可以毕业晚会我也想上台,谢谢,再见!” 你是我的灯,在我青春最渴望表现自己的时候,是你点亮了方向的光亮,也点起了我的音乐之灯,每每我想放弃或就此罢了之时,想起你的微笑,就又愿意走下去。 因为你给了我光,所以我才闪亮。 学生:王天瑞 当我收到这篇文章时,感动与惊喜交织心头。未曾想到那次短暂的艺术展示,竟在孩子心中播下如此深刻的种子。我很开心,我感觉我的工作在此刻收获了最大的认可。 我回想起那次活动的点点滴滴,他本身就是一个性格很外向的孩子,喜欢音乐也很愿意表现自己。在筹备活动的短短数日里,我并未刻意雕琢他的演唱技巧,更多是守护着他本真的艺术表达。令我惊讶的是,他的文字里鲜少提及专业指导的细节,却反复书写着那些被鼓励的瞬间。这促使我重新审视音乐教育的本质:真正能点亮心灵的,是那些带着温度的注视与发自肺腑的喝彩。 因为在注视与喝彩中藏着心灵最重要的养分——希望。 在如今美育如此重视的当下,我时常会想美育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直到在一本书中,作者提到他在迷茫时师长们给予他的启发并不在知识层面上的,而是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所呈现出来的生命状态让他体会到,往这个方向走下去是有希望的。 我想,给予心灵希望应该是育人中最美的状态了吧。 当他演唱时我微笑注视的眼神,我稍稍点头的肯定;在他不小心跑调时我轻松大笑后的建议;在他上台紧张时我温柔的微笑。在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中,都在悄悄浇灌着他心中关于音乐的梦想。音乐教育最珍贵的部分,从来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完美的演唱机器,而是守护他们表达自我的勇气。当我们用耐心代替苛责,用“试试看”代替“不对”,那些曾不敢表达自我的孩子,终会在信任的土壤里长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此刻,我忽然有些明白了课标中的“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的深意,美育从来不是培养完美的表演者,而是托举一颗颗有些胆怯却渴望发芽的种子。当我们以真挚的情感为养分,那些怯生生的嫩芽自会循着阳光舒展身姿。 音乐最震撼人心的力量,永远不在精准的声线里,而在那些被唤醒的热爱中,在那些敢于真实表达的生命姿态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