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你好,飞天》案例分享

来源: 时间:2025-02-15
 

《你好,飞天》教学案例


︱陈晓燕




教学内容分析  

 Teaching Case:Hi,feitian

笔者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以下简称“人美版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课《飞天 (一)》和第七课《飞天(二)》的基础上,编制了单元主题课程《飞天里的中国美》,该单元包括“你好,飞天”(欣赏飞天之美)、“再现飞天神韵”(表现飞天之美)、“我是小小修复师”(守护飞天之美)和“校园文创设计展”(创新飞天之美)四个学习主题。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类艺术实践。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是中国文化艺术的标志性符号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形象和美学特征,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优质资源。本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不同时期的飞天形象,深入探究飞天的姿态美、线条美和色彩美,丰富审美感受,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感受飞天的艺术特点及其独特美感,同时加深学生对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理解。





 学  情  分  析   

Teaching Case:Hi,feitian

小学四年级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欣赏评述的方法,对作品的分析也能从浅层认知深入到作品的内在意义,可以用流畅的语言描述艺术作品内容,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和评价。人美版教科书在每一册的第一页均呈现一幅图,四年级上册教科书呈现的是元代壁画《朝元图》,通过欣赏,学生已经了解了壁画这种艺术形式,为欣赏飞天艺术做了铺垫,但学生对飞天艺术还缺乏直观感受。此外,在审美标准多样化的今天,传统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面对的问题。





教  学  目  标  

Teaching Case:Hi,feitian

审美感知:通过观察、分析,了解飞天的造型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感受并描述不同时期飞天形象的艺术魅力。


艺术表现:尝试用简单的线条修复破损的飞天形象,掌握壁画创作的基本造型方法。


文化理解:探究飞天的历史演变,了解飞天艺术形象的美好寓意,理解飞天形象与所处时代的关系,以及中外交流对文化、艺术、社会的意义,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辉煌灿烂,增强民族自豪感,形成多元、包容的文化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Teaching Case:Hi,feitian

重点:探究不同时期飞天形象的造型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并用简短的语言或文字描述飞天的艺术特点,表达自己对飞天的审美感受。


难点:探究飞天的造型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并用简单的线条“修复”壁画,拉近与飞天艺术之间的距离。





教  学  准  备  

Teaching Case:Hi,feitian

教师:多媒体课件、飞天壁画图片、“飞天奖”奖杯图片、小组探究任务单。


学生:课前预习单、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  学  过  程  

Teaching Case:Hi,feitian

一、观看视频,初识飞天


教学伊始,教师播放了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的一段视频《飞天·天衣飞扬》( 二维码 1 )。


二维码 1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看的这段视频来自哪一个电视节目吗?


众学生(齐答):是《如果国宝会说话》。


教师:是的,这是《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组制作的一部专门介绍中国文物的记录片,共介绍了我国的100件国宝级文物,展示了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果。刚才我们欣赏的国宝级文物是什么?


学生A:飞天。


教师:对,“飞天”,能想出这个名称的人真的是非常有想象力。“飞天”一词最早出现在成书于东魏时期的《洛阳伽蓝记》中。对于飞天,你们有哪些了解?


学生B:飞天是敦煌壁画中飞在天空中的人物。


学生C:飞天是从古印度传到中国来的。


学生D:飞天是奏乐和跳舞的神。


教师:你们还想深入了解哪些关于飞天的知识?


学生E:我想知道最早的飞天是谁画的。


学生F:我想知道飞天都在哪里。


学生G:我想知道飞天都经历了哪些朝代,还想知道每个朝代的飞天分别有什么特点。


教师:刚才同学们从历史渊源、地理位置、艺术风格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探究飞天的方向。老师在课前也做了一些功课,但搜集的资料跟你们的有点不一样。我找到了这张图片(边说边出示图1),这是“飞天奖”的奖杯。这个奖杯的含金量非常高,是国家专门颁发给优秀电视工作者的奖,是最高荣誉。这么重要的奖项,使用的正是“飞天”这一形象。(接着出示图2)这是什么?这是2022年9月21日发行的国产电视剧片头统一标识,业内人士称之为“飞天标”。“飞天标”用的也是飞天的形象。

图片

图 1


图片

图 2


学生们脸上都露出好奇的表情。


教师:同学们,陈老师有疑问——飞天这个形象已经存在上千年了,为什么到现在依然经久不衰,甚至成为中国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飞天为什么具有这么高的艺术价值?(播放电子幻灯片,如图3所示)你们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疑问?

图片

图 3


众学生(齐答):是的。


教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探索。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了解文物知识培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文化自信;通过问题“飞天形象存在了上千年,为什么依然经久不衰,甚至成为中国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二、初步感知,走近敦煌飞天


1.历史渊源


教师(播放电子幻灯片,如图4所示):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了解到飞天是从古印度传来的艺术形象,是人们想象中的飞神。刚才有同学问到“最早的飞天是谁画的”。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史料,最早画“飞天”的具体是哪一位画家、他叫什么名字,这样的信息并没有留存下来。所以,我们不能说“飞天”是某位艺术家的作品,只能说这一形象是众多画师共同创造的成果。

图片

图 4


2.地理位置


教师:飞天形象主要分布在我国山西的大同云冈石窟,河南的洛阳龙门石窟和巩县石窟寺,以及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出示图5至图7)。飞天最集中的地方就是敦煌莫高窟。“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的意思就是盛大辉煌。敦煌的盛名来自莫高窟,那就让我们先到那里去看一看。 看完之后,老师再请同学们谈一谈对莫高窟、对飞天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理解。

图片

图 5  龙门石窟大卢舍那像龛(局部)


图片

图 6  巩县石窟寺千佛龛(局部)


图片

图 7  敦煌莫高窟九层楼


教师边播放视频( 二维码2 )边介绍:在我国甘肃省西部,有一片处于高原和沙漠之间的狭长地带——河西走廊,敦煌就在河西走廊最西端的一片绿洲上。这个地理位置独特的城市, 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中西方文明在这里碰撞、交融。这里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宝藏——莫高窟。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的1000多年间,莫高窟共修建洞窟735个。洞窟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有492个洞窟,北区有243个。这个庞大的石窟群在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洞窟的中间位置,摆放着彩色的塑像,在四壁、窟顶和塔柱上,则绘满了精美绝伦的壁画。壁画总面积超过4.5万平方米,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每一幅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结晶。例如,这幅壁画描绘的就是一个流传很广的“九色鹿的故事”(边说边出示图8:位于莫高窟第257窟的壁画《九色鹿本生》的一个局部)。在这些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飞天,他们成群结队、轻盈地飞舞着,身后长长的飘带纷纷扬扬,仿佛要把幸福和快乐带到人间。


二维码 2

图片

图 8  敦煌莫高窟第257窟主室西壁  北魏  九色鹿本生(局部)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让学生交流感受。


学生H:飞天很多。


教师:确实很多。莫高窟共有飞天4500余身,南区的洞窟中几乎都画有飞天。


学生I:飞天很美。


教师:嗯,飞天以各种美妙的姿态出现在壁画中。


学生J:莫高窟太壮观了。


教师:是的,它规模宏大,内容相当丰富,是目前世界上艺术水平最高、规模最盛大的石窟群。


学生K:里面的壁画很多。


教师:是啊,共有4.5万多平方米呢!所以称它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教师(小结):从南北朝时期到元代,飞天的发展经历了兴起探索、盛世创新、走向衰落三个阶段。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时代的更替和变迁,飞天这一艺术形象也在不断地变化。沿着历史的长河,让我们首先走近早期的飞天。


设计意图〗通过对莫高窟的全面讲解,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飞天的历史背景,既能获得知识,也能增强文化自信,还能激发探究、保护文化遗产的兴趣和意识。



三、共同探究,解析不同时期飞天形象的艺术风格


1.任务一:探究早期飞天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教师(出示北凉、北魏和北周时期的三幅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如图9至图11所示):这些飞天形象,给你什么感受?

图片

图 9  敦煌莫高窟第272窟藻井外沿  北凉  天宫伎乐飞天


图片

图 10  敦煌莫高窟第251窟  北魏  飞天


图片

图 11  敦煌莫高窟第428窟南壁  北周  伎乐飞天


学生L:比较丑。


教师:哪里让你感觉比较丑?


学生L:姿态不美,有点僵硬,硬邦邦的,性别特征不明显。


教师:你关注到它的姿态。姿态呈现什么型?这样的姿态算得上轻盈吗?


学生L:呈 V 字型或 U 字型。体态不够轻盈,看起来比较笨拙,飞动感不强。


教师(出示探究任务单,如图12所示):请看一下《探究任务单》,说说你还有哪些感受。

图片

图 12


学生L:服饰比较简单,色彩较少,比较单调。


教师:早期飞天服饰比较简单,上身赤裸,下身着羊肠裙,赤足。这一时期的飞天形象通常是用一根飞起的飘带和身体的姿态表明飞天的身份,只有两三种颜色。色彩比较单纯,采用的是典型的晕染法。


学生M:线条比较生硬、呆板,缺少变化。


教师:刚才大家从姿态、服饰、线条三个方面对早期的飞天形象进行了分析,都认为这些飞天不美。其实,飞天形象那时刚刚从西域传入我国,画师们对这一艺术形象的把握还处在临摹阶段,造型简单概括,有一种粗犷的美,因此,这种飞天形象又被称为“西域式飞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姿态、服饰、线条三个方面欣赏早期飞天的艺术特点,让学生掌握欣赏敦煌壁画的基本方法。


2.任务二:探究隋代飞天的艺术特点


教师(出示两幅敦煌壁画中的隋代飞天形象的图片,如图13、图14所示):到了隋代,飞天的形象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是敦煌莫高窟第420窟壁画中的飞天,是隋代最有代表性的飞天形象。请同学们结合学习单,与早期飞天的形象进行对比,然后同桌之间先互相交流,谈谈各自的想法。 

图片

图 13  敦煌莫高窟第420窟主室西披  隋  飞天


图片

图 14  敦煌莫高窟第327窟窟顶南披

隋  献花伎乐飞天


学生N:隋代的飞天与早期的飞天相比,身材更修长,飘带比身体长且富有变化,身体比例更加协调。


教师:与早期的飞天相比,这一时期的飞天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 


学生N:飞动感强,显得更灵动、更美了。


教师:如果说早期的飞天性别特征不明显,隋代的飞天身形有着明显的女性特征,且细节上富于变化,面部表情也更生动了。


教师(小结):隋代是飞天形象的融合探索期,也是创作飞天最多的一个朝代。这一时期的飞天形象更加女性化,而且姿态活泼、极具动感。特别是中国画技法的运用,让飞天的形象更加绚丽多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隋代飞天的艺术特点,初步理解飞天和敦煌壁画随时代变化的发展、演变规律。


3.任务三:探究唐代飞天的艺术特点


教师:隋很快被唐所代替。唐代在我国绘画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期,在人物画创作上也不断创新,形成了鲜明的风格特点。(出示图15)这是唐代画家张萱的《捣练图》的一个局部。大家之前欣赏过这幅画,现在再仔细观察一下画中这些妇女的服饰和神态,然后(边说边出示一组有代表性的唐代敦煌壁画中飞天的临摹作品图,如图16至图22所示),说一说跟这些飞天有什么相似之处,再谈一谈你观察后的体会。

图片

图 15 《捣练图》(局部)  唐  张萱


图片

图 16  敦煌莫高窟第329窟  初唐  四飞天

史敦宇  整理复原


图片

图 17  敦煌莫高窟第39窟  盛唐  献花飞天

(临摹作品)


图片

图 18  敦煌莫高窟第329窟  唐  飞天

(临摹作品)


图片

图 19  敦煌莫高窟第321窟  初唐  降落飞天

史敦宇  整理复原


图片

图 20  线描作品之一


图片

图 21  线描作品之二


图片

图 22 线描作品之三


学生O:除了动作、姿态不太像,其他的都很像。我觉得飞天越来越像中国人了。


教师(小结):说明唐代的飞天形象中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元素,变得越来越生活化,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的审美需求,飞天形象完全成为“中原式”的了。


教师(播放视频,二维码3):“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大诗人李白曾这样赞叹盛唐时期的飞天。看了这段视频,你对诗中的哪个词最有感触?你是怎么理解的?


二维码 3


学生P:“飘拂”这个词让我最有感触,形容飞天可以在空中自由地飞来飞去。


学生Q:我感触最深的是“虚步”,这个词形容了飞天的身姿很轻盈。


教师(出示三张探究任务单,图23至图25):唐代的飞天到底美在哪里?为什么会得到诗仙李白这么高的赞誉?接下来我们用5分钟时间,分小组从姿态、服饰、线条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两个小组探究一个主题。探究完成后协商一下,以哪个小组为主在全班进行分享汇报,哪个小组补充。

图片

图 23


图片

图 24


图片

图 25


探究完成后,第一组和第四组汇报探究“姿态”的结果。


第一组代表:这些唐代飞天的姿态非常优美。有的手捧着鲜花,直冲云霄;有的侧转上身,吹着竹笛;有的昂首俯冲,弹着琵琶;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


教师:你们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姿态?


第一组代表:优雅、自由、舒展、轻盈。


教师:第四组的同学还有什么想补充的吗?


第四组代表:灵动、飘逸。


教师:飞天的姿态,给现代艺术家的创作带来无限的灵感。比如,经典舞剧《丝路花雨》曾到多个国家进行展演,它的灵感就来自莫高窟壁画中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形象( 播放视频,二维码4 )。这是表现水下飞天的《洛神舞》( 播放视频,二维码5 )。这是河南卫视结合现代科技呈现的飞天舞蹈表演( 播放视频,二维码6 )。大家想尝试一下这些舞蹈动作吗?


二维码 4



二维码 5



二维码 6

众学生(齐答):想!


教师:其实飞天的舞姿都是有名称的,在尝试之前,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播放视频,二维码7 )。


二维码 7


观看完视频后,学生分小组到讲台前表演。


教师:你在表演时有一种什么感受? 


学生R:这些动作很舒展,我的身体好像变得更加轻盈了。


教师:你说的一点也没错!因为这些飞天形象正是轻盈、优雅的化身。 


学生S:我觉得他们很快乐。他们也会把快乐和幸福带到人间。


教师:快乐、幸福,这是飞天用姿态传递给我们的一种情绪和美感。


接着,第二组和第六组汇报他们围绕“服饰”进行探究所取得的成果。


第六组代表:我们探究后发现,这些飞天的上衣都比较短,而且都是贴身的,裙子很长,裙摆较为宽大;飞天由于身上有飘带,所以显得很飘逸。另外,这些服装的色彩很丰富,也很鲜艳。


教师:与早期的飞天相比,这些飞天身上的飘带有哪些变化?


第六组代表:这些飘带又长又窄,而且似乎更薄一些,很轻盈。早期的飘带则既短又宽,显得比较厚重。


第二组代表(补充):唐代的飞天身上的飘带有的只有一两条,有的则有好几条,而早期的飞天身上只有一条。


教师:这些飘带给了你们怎样的感受?


第六组代表:很飘逸。


教师:你能描述一下这种飘逸的感觉是怎么产生的吗?


第六组代表:飘带的飘动,感觉像天使。


教师(出示15世纪意大利画家彼得罗·佩鲁吉诺的壁画《圣母子与天使》局部图,如图26所示):西方壁画里的这些天使很飘逸吗?

图片

图 26  壁画《圣母子与天使》(局部) 15世纪

(意)彼得罗·佩鲁吉诺


众学生(齐答):不飘逸。


教师(出示图27):这个飞天飘逸吗?


众学生(齐答):也不飘逸。


教师(出示图28):那这个呢?


众学生(高声齐答):飘逸。

图片

图 27

图片

图 28


教师:为什么呢?


第二组代表(抢答):因为有长长的飘带。


教师:那么现在你们对飞天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吗?


第六组代表:快乐、美好、优雅、自由、舒展。


教师:你们刚才提到唐代飞天服饰的颜色,大多以(青)蓝、(赤)红、黄、白、黑为主(播放电子幻灯片,如图29所示),丰富的色彩让飞天变得华丽、鲜艳、浓重,有强烈的视觉美感。对于飞天形象的描绘来说,色彩起到的是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也是唐代飞天的动人之处。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色彩文化,敦煌壁画中常用的青赤黄白黑这五种颜色,被称为“敦煌五色”,它们同时也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