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课在听中明。
听课是开展教研活动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每一位教师都听过课,但每一位教师听课的方式可能不一样,关注点也不一样,那么,如何听课才更有收获呢?
笔者经常看见很多听课教师只是带着听课本和笔匆匆忙忙地走进教室,随便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来就开始听课。殊不知,没做任何准备直接听课的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
首先,在听课前,听课教师要知道这节课上什么内容,要先查阅教材和教参的要求,了解这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其次,如果还能查一查其他教师是怎么教的,知道该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执教教师的教学风格,那就更好了。
做足课前功夫,做到知根知底,这样才能心中有
数。
当然,执教教师还可以前期在教研组群中公布自己的课题和教案,让听课教师有所准备,课后大家评课也更有针对性,这样让听课活动从“一个人的事”变成“教研组的事”,促进相互启
发、共同成长。
教师在听课前,要认真思考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如何通过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课中要观察教师的教态和教法,怎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更要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课后要问一问学生的学习感受,检验学习效果。
当然,教师还可以带着自己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去听课
。
比如,如何创设真实情境,如何处理教学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如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等,带着这些问题去听执教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处理与落实,去发现值得借鉴之处。
我们还要听出执教教师的优点和不足,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多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多想想怎么办。这样,问题逐步解决,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上一个台阶。
听课教师要学会思考“为什么上课教师要这样设计”和“还可以怎样设计”,要躬身入局,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会怎么设计和怎样教学”,要关注教学的细节,不仅要关注“教师教”,还要关注“学生学”,这样有利于听课教师实现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此外,听课教师还要实现从“只听课”到“既听课又评课”的转变,评课时要做三件事:
找到一个亮点,提出一个建议,支出一个妙招,这样才能听课听出门道来,评课评出品味来。有了这样的深度体验,听课才能更有意思、有意义。
听课之后不是结束,而是写作的开始。我们可以把听课议课时的思考、困惑和解决的方法等素材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样才能明辨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晰自己今后成长的方向。
比如,我们可以听名师的课,写教学片段赏析;听年轻教师的课,写教学建议和评析;听自己的课,写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用文字赋予听课更多的价值。
在一次听课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关心自己的教学进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反思:课堂教学到底为了什么?这激发我将思考化成写作的动力,最终写出《教学,不妨慢下来》一文,并得以发表。其实,很多次听课之后,我都有写作的冲动,一篇篇文章是我寻找教育智慧的见证。
听课的方法有很多,关键在于用心去听。
听课不只是听,而是要带着眼睛、耳朵、嘴巴、大脑和双手去看、去听、去说、去想、去写,从而实现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让听课效率最大化。
听他人的课,想自己的事,这样才会更有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