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活动】我校青年教师微课题展示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4-11-01
 

江苏省仪征中学

2024-2025学年微型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高中数学逆向思维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申报人:       臧慧林                

一、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与必要性以及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课题的背景与必要性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习惯于正向思维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逆向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技能,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探索和实践逆向思维教学策略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 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相对于常规思维模式的一种思考方式,它要求从问题的反面或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以发现问题的新解法或新视角。

3. 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策略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教学行为和方法。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1)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对逆向思维的研究较早,尤其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逆向思维被视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因素。在数学教育中,逆向思维被广泛应用于探索数学概念的多种可能性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例如,美国的数学课程中经常使用逆向思维来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如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

2)国内研究概况:

国内对逆向思维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创新教育理念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逆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些研究开始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以及如何通过逆向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研究差异:

  国内外研究的主要差异在于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国外研究更倾向于将逆向思维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而国内研究更多集中在理论探讨和个案分析上,缺乏系统性和普遍性。

2.研究的价值

1)教育改革的需求:

当前教育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逆向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对于实现这一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

2)学生能力的提升:

逆向思维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考视角,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运用逆向思维,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3)教学实践的指导: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为高中数学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指导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4)学科融合的探索:

逆向思维不仅在数学领域有重要应用,在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等同样具有重要价值。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跨学科的逆向思维教学提供参考和启示。

5)社会需求的响应:

  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逆向思维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6)国际视野的拓展:

  通过与国际逆向思维教学研究的比较和交流,本课题可以拓展国内教育工作者的国际视野,促进国内外教育理念和方法的融合与创新。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 分析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现状。

  (2) 探索和实践逆向思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形成一套系统的高中数学逆向思维教学模式,并进行推广。

研究内容与重点

  (1)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现状和需求。

  (2) 设计逆向思维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学生训练和评价体系。

  (3) 实施教学策略,通过教学实验验证其有效性。

  (4) 分析教学策略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影响,进行教学反思和策略优化。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

  结合教育心理学和数学教育理论,通过文献综述和教学实践,探索逆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过程

  - 准备阶段:确定研究对象,设计研究工具和教学策略。

  - 实施阶段:在选定的班级开展教学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

  - 总结阶段: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方法

  - 文献分析法:系统梳理逆向思维相关理论和教学实践。

  - 调查研究法:了解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现状和需求。

  - 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

  - 案例分析法:深入分析典型教学案例,提炼教学策略。

  - 比较分析法:对比实验前后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变化。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逆向思维的重要性:

  逆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审视和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教学策略的系统性:

  逆向思维的教学策略应该是系统的,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等多个方面。这种系统性有助于确保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在逆向思维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策略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教学实践的反馈与调整:

  逆向思维教学策略的实施需要根据教学实践的反馈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这种动态调整有助于提高教学策略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可能的创新之处

1.逆向思维教学模式的构建:

  本课题将构建一个系统的逆向思维教学模式,该模式将明确逆向思维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为数学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2.逆向思维教学策略的多样化:

  课题将探索多种逆向思维教学策略,如问题引导、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以适应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3.逆向思维与数学核心素养的融合:

  本课题将研究如何将逆向思维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结合,通过逆向思维教学促进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的发展。

4.教学实践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如在线学习平台、教育软件等,创新逆向思维教学的实施方式,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5.跨学科逆向思维教学的探索:

  本课题将探索逆向思维在数学之外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促进跨学科教学的创新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6.逆向思维教学效果的量化评估:

  开发和应用量化工具和方法,对逆向思维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为教学策略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7教学策略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实施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逆向思维教学策略,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8.逆向思维教学的国际比较研究:

  通过比较国内外逆向思维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逆向思维教学模式和策略。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高中数学逆向思维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2024.10

调查报告与分析

调查报告

2024.12

案例研究成果

论文

各阶段

最终成果(限3项)

高中数学逆向思维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案例

文本

2026.10

高中数学逆向思维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的相关论文

文本

2026.12

结题总结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