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现状 “跨学科”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然而在当时并未普及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外跨学科理论和实践研究日益丰富,但研究早期以理论研究为主。20世纪40-70年代,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的跨学科研究中心均出版了相应的研究报告,如1960年法国跨学科研究中心出版《交流》 。20世纪70年代,在法国召开“跨学科”主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标志“跨学科”研究进入新阶段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已经出现了专业的跨学科教育组织,并在不断探寻与发展中开设了大量跨学科课程,美国中小学的跨学科课程模式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其模式大致可分成以下三大类别:多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超学科课 。步入21世纪以来,美国仍在不断开发新的跨学科课程,如美国跨学科科学数据课程的开发成功,以费米实验室最为突出,更是有效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跨学科整合发展 。 国内研究现状 研究早期我国学者将“interdisciplinary”一词译为“交叉学科”,但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逐渐替换为“跨学科”一词 。1984年,交叉学科问题首次在我国政府文件《关于科学工作的六条方针》中提到,紧接着后一年在北京首次举办了跨科学学术研讨会。在政策及研讨会的引领下,跨学科的相关研究在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直到90年代,我国的跨学科研究已然成为国家级发展战略 。国内跨学科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研究刘仲林教授率先引进并阐述跨学科学的内涵与基本问题,《跨学科学导论》的出版更是为我国跨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1998年,以刘定一教授为带头人的华东师大一附中课题组 ,就面向50名初中毕业生开展了跨学科的行动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活动策略,包括仿真研究、头脑风暴、伪科学的辨别、辩论赛、接触科学前沿等,并且最终取得良好的成效。浙江奉化中学近年来在跨学科主题课程开发、教学、教研、探究等方面不断探索 。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发现有关“跨学科教学”内容的论文涉及到各个学科领域, 例如,2020年南京师范大学的王蕾在《高中生物学跨学科知识的教学实践研究》中对高中一线生物教师进行访谈,了解高中阶段对跨学科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高中生物教师对跨学科知识的看法与态度。2018年陆敏刚和石培军在《基于校园生态环境资源的跨学科实践教学探究——以高中生物、地理学科为例》中基于学校办学资源特点,开发高中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搭建多样化实施平台,将高中不同学科的实践课程环节进行整合,开展跨学科实践教学。 2016年陈超琪在《高中生物与化学的交叉渗透教学研究》归纳比较得出生物与化学学科交叉渗透点,根据交叉点和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从四个方面选择典型的交叉点进行生物教学案例分析。综上可知,国内对跨学科教学研究了一线教师的认知和看法;生物学科与地理学科和化学学科的交差点和具体的案例分析,而对生物学科与数学、物理、英语等学科联系的研究比较少,教学方法对学生培养作用方面的内容也是很少的,本课题将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研究的价值 (一)生物学科跨学科教学能够让学生更清晰认识科学的本质。 要认识科学的本质学生必需学会观察、质疑、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推理、评价等一系列过程,才能认识到“科学是探究”这一本质属性。而这一过程也是需要几门学科课程共同来承担的,因为学科探究的过程基本相似,特别是物理、化学、生物这几门理科学科,都会在探究中用到实验法、观察法等。正因为这些学科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存在一致性,在课程学习中进行知识层面的交融和补充,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而真实的认识。科学同时又是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存在着许多基础性的、通用的价值体系与观念,比如对立统一观念、静止与相对运动的观念、发展的观念等,形成这些观念并非一日之功,它们更需要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慢慢去培养和建立。通过学科交叉教学,可以验证这些观念的正确性,同时也增进了学生对这些观念的感悟和理解。 (二)跨学科教学也是生物学科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任何一门好的课程都要能反映出该领域科技发展动态和社会热点,就有必要纳入一些综合知识。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现在大力提倡的教育、主题单元教学都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产生的,而跨学科教学也必定能在这些模式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所以可以说跨学科教学也是生物学科课程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