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班级心育 巧用焦点解决,助力家校合作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4-10-18
 

来源:公众号心渠活水

摘要

焦点解决短程疗法以积极正向、目标导向、例外架构等特点,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被广泛应用。结合一位初二男生因家庭矛盾导致旷课,学习成绩下滑的案例,阐述了焦点解决短程疗法应用于家校沟通三部曲:共情倾听,构建合作关系;例外架构,寻找解决之道;任务巩固,保持对话成果。

家校多方沟通的重要性

家校沟通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通过信息交流共享,有助于家校全面、真实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待,为学生赋能,从而有效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学生成长。

许多研究表明,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是学生行为或情绪问题的根源。家长对孩子内心需求的理解与接纳,是影响和转变孩子的关键因素和重要保障。

例如有的孩子经常暴躁发怒,与同学敌对。跟孩子了解真相,孩子反馈说:因为我爸妈以前打架时,我一发脾气,他们就不打架了,所以对我来说,发脾气管用。如果不了解家庭情况,直接要求孩子改掉坏脾气,可能孩子回到家中又功亏一篑。因此,了解家庭情况,与家长、孩子多方沟通,调动家庭支持资源,实现家校联动,是赋能孩子,系统性改变其情绪及行为问题的关键。

焦点解决短程疗法的主要观点

焦点解决短程疗法是后现代主义心理流派中的重要咨询派别,是由 Steve de Shazer Insoo KimBerg 夫妇从短期家庭咨询中发展出来的。所谓焦点解决,是指咨询师与来访者的会谈主要集中于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像传统咨询那样一直专注于寻找问题原因、追溯个人历史或宣泄不良情绪。它认为问题都是在系统中产生的,系统中有黑有白,问题解决的传统是从黑的部分修改,而它的做法是从白的入手,让黑的减少,白的增加,系统发生改变。它强调来访者是问题的专家,咨询师引导来访者运用自己的能力发生改变,而不是制造改变。

该疗法较为省时省力,因此特别适用于学校情境中的亲子沟通。本文通过具体案例,阐述适用于心理教师与学生及家长谈话的焦点解决短程沟通模式,实现亲子之间爱的流动。

个案基本情况

小龙(化名),男生,15 岁。初二开学初心理普查发现小龙心理状态不佳,所以让小龙到学校心理辅导室接受辅导。经过访谈了解,小龙两岁时父母离异,现在有一位同父异母的弟弟。他从小由奶奶带大,和奶奶居住在一起,奶奶是权威型家长,经常唠叨。爸爸开公司,和小龙居住在同栋小区不同楼层,爸爸总是期待孩子按照他的要求和期待行事。继母在家中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在家中话语权较弱,很少对孩子提要求。他家住得离学校很远,需要两到三个小时车程。小龙喜欢绘画,语文和数学成绩较好。

近半年来,小龙两次不来学校,也没有回家,在外面游荡一两天,而后才回归正常学习。第一次离家出走后,成绩没有下滑,第二次出走,成绩下滑严重。小龙表示自己不喜欢父亲,感觉父亲对自己没有爱,有时候出现生活没有意义的想法。父亲反馈,小龙已经半年没有和他说过话了,所以来学校寻求亲子关系缓解方法。

家校沟通

以焦点解决为导向的沟通三部曲

第一步:共情倾听,构建合作关系

心理教师:小龙爸爸,小龙,今天这次会谈,你们分别有什么期待和希望?

小龙爸爸:我每次敲小龙房间的门,他都不回应我,已经快半年了。我想知道怎么和他关系好一些。另外,奶奶说他沉迷游戏,每天作息特别不规律,有时候生气还摔东西,脾气特别差。我想让他控制一下情绪,尊重长辈,控制网络使用时间。

心理教师:如果您去他的房间敲门,他回应你,并且控制自己的脾气,控制网络使用时间,他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小龙爸爸:和家人相处和谐,他和我的关系也比较亲近。

小龙:(愤怒地)我凭什么要这么做,你根本不尊重我,我都是奶奶照顾大的。以前和你出去,你总是莫名其妙因为小事情揍我,说我。我凭什么要理你。

心理教师:小龙,看得出,回忆起和爸爸相处的一些小事,你感觉特别委屈。爸爸,小龙说这些话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小龙爸爸:可能有些事情上,我确实没有控制好自己,愤怒地回应了小龙。我因为工作原因,加上他弟弟的身体不好,经常要带他弟弟去作康复,没有很多时间,可能给他造成了忽略的感受。

第二步:例外架构,寻找解决之道

心理教师:我很好奇,小龙前面说,其实你在疫情那段时间和他关系特别好,两个人共处了十多天,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导致那时候和爸爸那么亲近的?

小龙:我不知道,我猜是因为我不用做什么。白天就是爸爸做饭给我吃,我做完作业上完网课,有时画一会儿画,他也会夸我画得不错。晚上我和爸爸一起玩游戏,他也会夸我玩得不错。

心理教师:爸爸和你长时间的相处和鼓励,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小龙:我觉得跟他关系还不错,发生什么事情都会想跟他说。

小龙提到这个部分后,气氛变得明朗起来,也更愿意交流了。他开始描述小时候和爸爸亲近,一起出去骑自行车玩耍的场景;爸爸看到他考了好成绩,也会拍拍肩膀表示赞许。但是这半年都没有机会在一起,也没有肢体上的互动。特别是过年的时候爸爸都不回来,小龙和爸爸也没有下楼和亲戚朋友们社交。

小龙爸爸 : 我这半年也一直想跟你相处,每次敲你的门,想带你出去打羽毛球,出去骑单车,你都没有理我,你让我怎么做?

小龙:你总是说要陪我,上次过年,你说好的带我去玩,你过年都没有回来。我现在无所谓了,我不想跟你亲近了。

小龙爸爸:那次是因为大伯生病,你知道的,我没有办法,我要照顾他。我也很想回来。

小龙:但是你从没有遵守诺言,你只会不停地斥责我,有好多事都是这样。以前上学你会送我,自从我学会坐公交车,我自己坐车上下学,再也不需要你送我了。你知道我错过一趟公交车要等多久吗?我每次晚修都是最晚到,我总是周五最早走的那一个,就因为怕错过了末班车。当我有时候没有等到车的时候,我就不想去学校了,也不想回家里,在老地方那家超市门口休息也挺好的。

心理教师:从自己独立来学校这件事,能感觉到你深深的委屈,以及对爸爸有一些不满。你觉得爸爸怎样做会更好呢?

小龙:我不知道,我不期待了。

小龙爸爸:小龙,爸爸每周接送你,可以吗?

小龙沉默几分钟后点头。

小龙爸爸 : 那你在家里对奶奶摔东西,是因为什么?

小龙表示,有时候在家里奶奶一直唠叨,和奶奶很难沟通,会忍不住发脾气,摔东西。这时候,爸爸表示担心小龙有暴力倾向。小龙承认在家里有时候被逼急了会出现这样的行为,但是只有这样奶奶才会闭上嘴,才能减少唠叨。但是在学校,小龙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情形。我让小龙描述自己是如何在学校控制脾气的。

小龙:在学校也会有人让我不舒服,让我觉得有点烦,我也想摔东西震慑他们。有一次,有个人说我,我握紧拳头,准备砸东西,这个状态持续了 15 秒。

心理教师:后来你摔东西了吗?

小龙:没有。

心理教师:你是怎么成功阻止自己的?

小龙:我跟他说,你能不能闭上嘴。

心理教师:这个方法在家里管用吗?

小龙:嗯,有时候管用。

心理教师:什么时候?

小龙:有一次奶奶大吼大叫说我,说要断了我的网络,说我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我很生气,她快把我逼急了,但我没有摔东西。我让自己冷静下来,跟她说,你能不能安静一会儿。

心理教师:真了不起。

第三步:任务巩固,保持对话成果

这次会谈以一个简单的任务结束:请爸爸和小龙努力创造稳定的家庭关系,为此小龙和爸爸都可以做一些事情不让问题掌控他们的关系。小龙说他的具体策略是控制情绪,爸爸的具体策略是多陪伴,让小龙在自己的管理下生活而不是由奶奶掌控。

我提醒小龙和爸爸有许多时刻问题没有发生,也没有影响小龙的表现,比如在学校的时候,小龙就可以控制情绪。我提醒小龙和爸爸,两人都应该更加关注积极事件发生的时刻,我布置了以下活动:下一周,我想让爸爸多留意,那些亲子关系和谐的时刻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条件?小龙,我想让你关注自己的画画特长,还有优秀的数学成绩,你是怎么做到的?

干预效果与思考

经过本次沟通,小龙对爸爸的态度柔和了许多。爸爸表示在家中努力制造时间和空间与孩子沟通,每周放学,爸爸都来接小龙。爸爸分享有几次和小龙谈得很好,小龙和爸爸相互分享对一些社会新闻的观点和看法,关系很融洽。小龙表示,自己有爸爸接送,不必转多趟车,也会感觉上学的旅程轻松不少。三周后,小龙反馈成绩有所提高。

在学校,学生与家长产生隔阂的问题并不少见。在焦点解决的视角下,通过沟通三部曲模式可以让孩子和家长相互看见彼此的期待。

第一步,共情倾听,建构合作关系

通过倾听,心理教师进入孩子的世界,进行积极行动引导,促使孩子进一步转变,产生新想法和行为。心理教师是解决问题过程的专家,孩子是最了解自己问题的专家,两个人合作,问题才可能迎刃而解。

第二步,例外架构,寻找解决之道

有些时候问题没有发生,心理教师询问孩子做了什么使问题没有发生,鼓励加强并创造更多例外情景,使这个小小的例外变成改变的开始,逐步发展成更多的改变。

心理教师可以尝试问孩子:何时问题不会发生?”“曾做过什么事使你心情好一点?学生被赋能,重新看到问题解决的可能性。

第三步,任务巩固,保持对话成果

心理教师对孩子进行正向回馈和总结,肯定家长和孩子的力量,布置家庭作业,让他们保持这种积极的变化。

小龙的案例提醒我们,作为心理教师,一定要重视发挥家校合力,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通过焦点解决短程疗法沟通三部曲促使家校形成共同体,发掘积极资源,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转化问题行为。

参考文献

[1]李婷,钟静. 焦点解决视角下学生心理危机家校沟通三阶段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10):68-71.

[2]梅特卡尔夫. 教师、学生和家长焦点难题解决方案[M]. 支林飞,吴平,译.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3]杨喜庆.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理念在师生沟通中的有效应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8):70-72.

 [4]许维素. 尊重与希望:焦点解决短期治疗[M]. 宁波:宁波出版社,2018.

本文刊载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年第29期。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沙田实验中学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