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预防,健康同行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知识宣传
秋冬季是传染病高发季,学生年龄小,抵抗力差,在集体生活中很容易发生呼吸道等传染性疾病。下面让我们了解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加强防范意识,一起做好健康防护措施。
常见传染病
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有发热现象,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吐泻症状,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秋季腹泻一般持续3-9天,前3天症状最严重。
预防措施:注意饮食卫生,把好入口关,防止病从口入。餐前便后洗手,孩子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注意事项: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目前没有特效药,更不能滥用抗生素。发现孩子感染了轮状病毒,建议及时隔离进行观察和治疗,特别是二孩家庭,更要注意交叉感染。
02
疱疹性咽峡炎
特征为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等。
预防措施: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注意事项: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4-48小时,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但诺如病毒排毒过程较长,病症消失两天后仍具有传染性,免疫期短暂,可能反复复发。
预防措施: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流行性感冒
秋冬季感冒,这时大家宜贪凉,如吹空调等,感受风寒之邪。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预防措施:
1.减少在空调房里的时间,控制空调房间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4℃最为适宜。
2.预防感冒的有效方法是勤洗手,尽量少用手摸眼睛、鼻子。
注意事项:平时饮食要清淡,避免生冷辛辣的食物,同时保持良好心态,增强自身抵抗力。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秋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孩子,大多起病较急。
传播途径: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预防措施:接种腮腺炎疫苗,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水痘
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勤消毒,多通风;若出门,戴口罩。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进食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会感染。
预防措施:
1.外出回到家,第一件事一定是先洗手,尤其是成人,虽然不易感染手足口病毒,但可能是病毒携带者,回到家一定要洗完手才能接触孩子。切记,千万不要跟小朋友嘴对嘴亲亲哦,这样非常容易传染病毒。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对小朋友经常接触的毛巾、水杯、玩具等也要经常清洗、晾晒、消毒。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传染性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俗称“红眼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
传播途径:多为污染的毛巾、洗脸盆、手指或其他用具等。
预防措施:
1.注意手部清洁。
2.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
3.各人的毛巾与脸盆应单用,避免共用、混用毛巾和脸盆。
4.有条件可以对毛巾煮沸消毒,但不能使用酒精消毒剂,应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健之素、漂白粉、次氯酸钠等。
预防措施
打疫苗 科学接种疫苗预防感染。
勤洗手 用肥皂/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
戴口罩 去公共场所或就医需佩戴口罩。
常通风 定期开窗通风,注意避免着凉。
多运动 积极参加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饮食注意
注意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尤其是贝类等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
保证钙的供应【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