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落地生根及《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颁布施行,教育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理念、新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强化使命担当,抓好工作落实,永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学期,在市委市政府、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同仁的持续关心、大力支持下,学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坚持科学导向、增强服务意识,立足学生终身发展,落实师德师风要求,夯实人才队伍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机制,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本学期,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吃苦在先、积极奉献,在各项工作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全体教职员工团结一心、扎实工作,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现将本学期主要工作作总结如下:
一、聚焦党建引领,组织功能持续发挥
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形成落实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1.组织全体党员冬训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有效引导广大党员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按照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部署,根据市教育工委的具体安排,2022年1-3月,我校开展了党员冬训工作。在整个冬训过程中,我校做到了冬训主题突出重点、冬训过程突出实效、冬训形式有所创新。2022年1月21日晚,校党委副书记陈德军作了冬训动员,1月23-26日党员集中学习期间,学习讨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内容,观看了主题教育电影《守岛人》《童年周恩来》《铁道英雄》《长津湖》。1-3月,党员自学了《中国共产党简史》,利用“学习强国”“党员先锋”APP等认真开展学习。2022年4月18日陈德军副书记代表党委作了冬训工作总结,重申了冬训的重要意义,肯定了党员同志在冬训中的表现,希望广大党员能将学习成果贯彻到平常的工作、生活实际之中。
2.注重党风廉政教育
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年初,党委书记和党委委员,党委委员和分管部门领导,部门领导和部门成员之间层层签订责任状,所有党员签订党风廉政承诺书,校党委书记、校长姚国平作了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党课《坚守底线,不越红线》。2022年5月,根据市纪委要求,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月”活动,利用学校橱窗积极宣传廉洁文化,党员利用多种渠道阅读、了解党风廉政有关内容,党委组织了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测试,以测促读,以读深知。2022年5月9日,校纪委书记孔艳同志上了《党风廉政反腐倡廉专题党课》,支部书记上党课《以廉洁家风涵养清风正气》。
3.开展迎接“二十大”活动
根据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工作方案》和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的《关于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筑梦向未来”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认真开展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了“梦想与担当”征文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参加了2022年扬州“学习达人”挑战赛,组织部分教师参加了“一起读课文”活动。
4.争创省市“一校一品”
“一校一品”是各中小幼在传承学校的办学历史与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品牌的建设项目。2022年5月,经过长期的酝酿和准备,我校以《党旗飘扬,铸造“真•实”品格》为主题申报了“一校一品”,并组织党员同志拍摄了相关视频,“仪征教育”等媒体进行了专门报道。
二、聚焦疫情防控,风险意识不断增强
2022年仪征疫情爆发,仪征中学全体师生以科学精神、务实态度在闯关夺隘中收获了成果,取得了抗击疫情的硬核成绩。本学期,学校依然保持“疫情一日不除,警惕一分不减,工作一步不松”的临战状态,认真落实常态化防控策略,强化疫情防控工作标准化流程,用行动和思想筑牢防线不放松。
1.提高防控意识,及时通报信息
本学期,学校继续将信息透明公开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重视信息发布和上报。学校及时通报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劝阻师生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坚持每日疫情防控数据上报,确保信息通报及时;严格要求教职员工填写个人离扬申请表,经校长同意后方可离扬;医务室坚持学生每日测温数据上报,因病发热者严格按处置流程进行上报。
2.加强卫生管控,坚决落实要求
学校领导班子在第一时间传达上级疫情防控指示精神,校各行政部门将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坚决执行学校的疫情防控制度和方案,监管到位,执行到人;按照上级规定购买并更新足量的防疫物资,完善隔离观察区、进行卫生环境整治;学校继续做好错峰就餐,做好教室、办公室、食堂等重点场域的消毒工作,并如实填写消杀记录;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园,师生进入校门通过测温棚检测体温,对发烧咳嗽者实行医学隔离观察;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网、大屏等形式,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工作。
3.规范核酸检测,做到无一疏漏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从3月份开始,师生员工按照分类别、分班级、分学号,每天抽取20%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循环进行,一周完成一次全面检查;4月底仪征发现疫情,学校开展了近两周的线上教学,每日通知所有师生员工按照社区要求参加核酸检测;5月初恢复线下教学后,学校组织师生员工每天参加核酸检测。校长办公室每日进行教师检测统计,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人。学生返校前一天,校办收齐所有师生员工48小时内核酸检测结果和健康申报书。高考期间,安排好外校送考老师和监考老师的核酸检测工作。
三、聚焦学校发展,育人水平全面提升
(一)四星复审相关工作顺利完成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资源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促进省优质普通高中持续提升内涵建设水平,本学期,省教育评估院下发关于做好2022年星级高中复审工作的函。接函后,我校迅速响应、积极迎检,3月开始,分别召开了行政人员四星高中复审动员会和全校教职工动员大会。姚校长带领全体行政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了《江苏省普通高中星级评估标准及评价细则》《四星复审自评表》,并对照细则进行了分工,明确了工作重点及推进时间节点。四星级高中复审工作事关我校跨越式发展,是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大事,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姚校长强调:一是吃透标准,确保达标;二是把握细则,确保专业;三是追求极致,确保完善;四是压实责任,确保高质。所有职能部门在四星复审工作中,体现了较强的“执行力”和“创新力”,全体行政人员通力合作,在兼顾好教学和防疫抗疫的前提下,高标准、高规格地完成了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复审评估工作。
(二)文明校园创建取得重要成果
我校荣获2019—2021年度“江苏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我校高度重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为建设成为“高品质示范高中”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三)学校特色发展获得多方认可
1.我校获评“扬州市书香校园”
在扬州市全民阅读办组织开展的2020—2021年度扬州市全民阅读“书香系列”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扬州市书香校园”。本次评选仅有8所学校获奖,我校是其中唯一的高中学校。
2.我校被授予合格“党员之家”称号
我校被扬州市委教育工委、教育局党委授予市教育系统合格“党员之家”称号。“党员之家”是以“家”为平台,建设精神家园,增强思想凝聚力;以“家”为阵地,夯实理论学习,增强教育教学能力;以“家”为窗口,扩大社会影响,增强先锋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我校被评为2021年度扬州市“中学团校示范校”
我校积极响应市教育局、团市委号召,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建立健全团校基层组织,优化团课设置,积极开展团课学习,建立学习档案,在团校建设中引领学生成长,增强理想信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信念感和使命感,表现优异,成果显著。
4.我校荣获“2022年扬州市中小学生禁毒征文比赛”优秀组织奖
我校多年蝉联此项大奖,为高中学校首例。本次征文活动,在同学们积极参与下,共收到70篇征文,一篇篇主题鲜明、构思新颖、内容生动的征文,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我校学生丰富的禁毒知识,表达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健康成长等积极向上的思想。随着获奖结果的公布,学校在禁毒征文活动中表现突出,高一(1)班卞梓瑜同学的《我,不想再当罪魁祸首了》和高二(2)班占孔磊的《春不晚》分别获得扬州市高中组一二等奖。
5.多所高校向我校发来喜报
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家高校向我校发来喜报。祝贺我校优秀学子在学习、竞赛等方面获得佳绩,受到表彰。长期以来,我校每年为国内知名大学输送大批优秀生源,这些同学在大学学习期间,勤学上进,表现优异,令人称道。
四、聚焦教学改革,顶层设计逐步实现
近年来,学校紧跟国家课程改革的步伐,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推行了多项创举,取得了一定成果。根据校党委的部署,本学期进一步将改革引向深水区,取得了预期成效。
(一)指引发展方向
学校近几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所走的路线是根据人的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的路线来进行顶层设计的,校党委书记、校长姚国平多次代表校党委就教学改革举行专题讲座,指引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1.《仪征中学近四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历程回眸以及对未来改革的展望》
先在实践操作层面去践行国家顶层设计中的理念(2017年开始课程改革顶层设计“课程方案”中的设计理念),解决“形而下”的课堂教学实践操作问题。当“形而下”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为绝大多数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们所理解接受并真正贯彻为自觉的教学行为之后,我们就需要从这些“形而下”的行为背后去回溯这些教学行为的“理念支撑”,即去探寻“形而上”的课程改革理念(观念形态的本次课程改革理论建构的相关问题)。从现在开始,在操作层面脚踏实地的“埋头拉车”的同时,同步进行“仰望星空”式的“抬头看路”,进行“理念回溯”的理论思考。
2.《为什么新课标要求每门课都开发跨学科主题》
新课标将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精选和设计课程内容,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占本学科总课时的10%,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增强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首先,学生的生活是完整的,学生的课程是不分科的。所以,我们要找一个通道,这个通道是既能够连接学生的生活,又能够把学生的生活提高到科学的高度的通道。我们就选择通过跨学科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进入学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
其次,一旦让学生活动起来,尤其是问题解决的活动,这一定是跨学科的。跨学科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利用学科知识进行现实生活的观察和问题的解决。真正的跨学科一定是与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是对学科知识的应用。不能因为跨学科就忘了学科本身的任务。
再次,把创新实践提前到了学生的学习阶段。培养学生,就是为了他将来能够进入到社会生活,能够从事创新实践。跨学科学习最终的切入点和目的就是要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不仅是要让学生知道,更要让学生喜爱、相信,并且能够用行动来证明。
最后,回应现实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跨学科学习或跨学科教学,它和社会生活与科学研究高度相似:过程和结果都充满不确定性。以跨学科为目的的项目学习、现象教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不确定,过程和结果都不确定。小组合作不仅对知识的学习是有价值的,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种社会生活的雏形。
3.《评价一节课的三个维度,六个细节》
一堂课的评价标准应该如何构建,课堂质量如何进行评判?
听:学生在课堂上希望听到两种声音——欢笑声、辩论声;看:关注课堂上的两个细节——关注思维方式、关注课堂的开放度;说:老师的语言有两重境界——声情并茂、传神动听,言有尽、意无穷。
明确的量化标准可以为年轻教师们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也能够为有经验的教师带来反思。
4.《遗忘曲线离真正的学习很远,更不足以应对未来》
在关于新课标的大量解读中,在关于教育创新的大量探讨中,“构建情境”的教学研究,指向一个核心问题:人是如何学习和迁移的?我们要分清“记忆术”和“记忆力”的区别,认识到记忆法的缺陷与盲区,了解学习和迁移,需要的是理解力。如果我们能够合理整合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和学科世界,以真实问题和现实情境为载体开展课堂教学,让他们在彼此关联的经验活动和学习共同体中进行意义建构,关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实践、反思、质疑和互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合作或交流等核心素养自然就融合在其中了。
(二)强化课堂管理
1.大力推行“三个严禁”
本学期,全校继续推进“三个严禁”相关规定,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我表达,进行消化吸收。学校刚性要求:严禁教师在课堂上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程中打断学生发言(对问题理解的陈述),严禁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规定时间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过程中打断学生思考,严禁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规定时间做老师布置的练习过程中打断学生练习。学校继续采用“每日抽签听课”与“每周比对听课”相结合的方式对“三个严禁”执行情况进行督查。“每日抽签听课”即周二至周五的随机抽签课;“每周比对听课”即提前一周抽定某个年级某个备课组,在下周内抽听该组不同教师的同课异构课,进行比照并由教务处撰写书面报告,由党委书记、校长姚国平在教师大会上进行集中点评。
2.着力推进“三轮备课”
进一步强化三轮备课要求,第一轮是首次“个体备课”:在集体备课前,要求备课组成员“人人主备”,并形成自己的备课思路,使教师带着自己的思考及问题,进入集体备课。第二轮是“集体备课”:在个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一人主讲,即“预上课”,大家对此展开讨论,形成共识;特别强调二轮备课重视“共识”的达成。第三轮是二次“个体备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的二次备课,形成符合个性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力求:“一轮个体备课”出“思考”,“二轮集体备课”出“思路”,“三轮个体备课”出“思想”。
重视备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