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新课标下,体育教师有效评课的“四”个关键点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4-10-11
 

评课是听课人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执教者的教学过程,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方式是否恰当、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教学效果是否显著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评课人还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图片
观课评课是课堂教学研究最常见、最基本的一种途径与手段。教而不研则浅,对课堂教与学活动的观察、分析和研究,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观评课,是我们体育老师都值得深思的问题。
图片
图片

1

评课中存在的普遍误区

第一,缺乏准确定位。

   教师在观评课中是否有明确的评价指导思想是评课的关键点,因此评课前要未雨绸缪,做好理论储备。“四位一体”是《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核心内容(图1),是观评课首先需要准确定位的评价内容。

图片

图1 “四位一体”内容

第二,无法聚焦核心素养,分析有据。

   观评课要做到分析有据,就必须抓住教学手段运用、重难点突破等要点具体归类,做到心中有数。要立足体育教学新的维度和内涵,关注执教教师是否能很好地通过教学完整科学地反映核心素养(图2);是否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将形式化、表潜化以及唯技术化的教学思路,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把握九个具体的观评点进行评价。

图片

图2 核心素养内容

 例如,执教教师是否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通过设置不同场景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重要性,将“习惯”“情绪”“适能”渗透到学练中去,准确反映“精神”“道德”“品格”在竞赛与学练中的导向性。

图片

第三,评课条理不清,无的放矢。

 在观评课中,要特别关注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否从“技能教学”转向“主题教学”,是否从“运动技能学练”转向“运动文化体验”,主题和层次是否清晰,技术和项目迁移是否有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晰和迁移高效。

(一)评课是否条理清晰,教师是否针对游戏提出了具体要求(图3),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

图片

图3 练习思考的内容

(二)评课是否做到迁移高效要想做到迁移高效,教师的“教”主要关注四个维度:组织能力、调控能力、教学机智、学练设计;学生的“学”主要关注四种状态:参与、技能、健康、适应。只有从“学、练、赛、评”上找到突破点(图4),才能找到观评课的核心,才能为观评课提供强有力的框架支撑。

   例如,通过26个英文字母,从A~Z,每个字母代表1个动作,拼出自己姓名,看由哪些字母组成,完成对应的体能练习动作。同时在组织学练中,还要渗透引导学生自我认知与评估,教会学生自我规划体能练习。

图片

图4 教学方式的四个方面

第四,评课浅尝则止,缺乏深层建议。

 评课要重点突出,立足科学,例如,评课时要看教师制定的教学运动负荷及其他目标是否可测、可评、可量化。同时,要站在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高度,超越片面传授运动技能和知识的藩篱,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多元评价,从设计的合理性上看技能迁移是否牵强附会,从总体上看形成技能的过程是否有梯度、有层次感。

图片

图片

2

有效评课的方法

首先,要紧扣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十六字方针。

 从整体上把握观评课的方向和高度,形成评课框架。评课时应紧扣“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学科目标,从整体上把握观评课的方向高度,形成评课框架。

   结合教师的总体设计和课堂教学是否体现“教会、勤练、常赛”,例如,在篮球教学中,为避免割裂动作形成和运用,观评课时就应站在“大单元设计”的高度,看教师是否在学生积累运、传、投的单个技术后,采用组合技术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通过组织二对二、三对三的比赛来提高基本动作的运用能力。然后再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管理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准确找到评课定位,才能有准确的理念支撑。

其次,要结合教师的总体设计和课堂教学组织过程,是否体现了“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是否有“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环节。只有从“学、练、赛、评”上找到突破点,才能找到观评课的核心。

第三,要从“大单元教学设计”的高度进行观评课。

第四,要抓住课堂教学手段的运用、重难点的突破等要点,进行归类分析,立足体育教学新的维度和内涵,关注教师是否能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第五,是否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是否从“技能教学”转向“主题教学”,是否从“运动技能学练”转向“运动文化体验”。

第六,还要关注教师制定的教学运动负荷及其他目标是否可测、可评、可量化。

要想做到观评课的高效,还要关注教师“教”的四个维度:组织能力、课堂调控能力、教学机智、学练设计。学生“学”的四中状态:参与活动、技能学练、阳光健康、良好适应。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