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活动】仪中微型课题二等奖展示(1)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4-10-11
 

江苏省仪征中学

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教-学-评”一致性模型在高中思政课

       堂教学中的构建及应用         

课题申报人:         徐蓉                     

一、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教-学-评一致性”指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导、学生学习及教育系统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的评价在目标、内容、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彼此协调、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理想格局。

2.“教-学-评”一致性模型:随着美国国家教育或课程标准的纷纷出台,系列“基于标准、追求质量”的改革措施闪亮登场。教师清楚地意识到,他们所做的所有一切全都是为了落实代表教育质量的国家标准。既然国家标准已经告诉他们让学生“学会什么”或“应知应会什么”,那么他们就应该负责任地,清楚地知道或监控学生真的“学会了什么”。加上形成性评价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想实现何以知道学生“学会了什么”的愿望也就有了可能。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教—学—评”一致性是当下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的最重要话题。《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指出:全面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崔允漷、雷皓在《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的建构》一文中提出:“一致性”指“所学即所教、所教即所评、所学即所评”。在此语境中“评”主要指“考试评价”,尤其是具有“高利害”的结果性评价,如中考、高考,抑或学期末统测等。

从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利用“教”一致性模型、高中思政课堂等关键词所查到的数据有数千条。吴晓亮在《课堂现场的评一致性”——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的教学为例》中,主张建设评一致性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宗旨的教学课堂,教师在关注教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如何学,首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起点,也就是学生的“已知”已会”;其次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可能性,也就是学生的“应知“应会”再次,要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在同一班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能力。高树浪在《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评价设计——基于逆向的致性评价设计》提出,创建教评一致性课堂首先要保障学生课上有明确完成的目标。将目标细化,有利于教师在课上把握课程目标的完成情况,避免教师“满堂灌”完之后,却不知道自己是否把问题说清楚了,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目标的要求。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于理论价值层面;二是基于现实方面的实践意义。

理论价值层面当前学术界有关于“教致性模型的专著、课题、论文等成果较多,但是对于“教”一致性模型在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中的构建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的少之又少。通过本课题在研究中通过采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对—学—评一致性模型环境下学生参与思政课堂课程学习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教—学—评”一致性模型方面的相关理论,同时对促进学生的积极进步发展有着丰富的作用。

现实方面的实践意义:本课题能够具有针对性的对“教—学—评”一致性模型在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展调研研究,有助于相关研究人员对“教—学—评”一致性模型中教学活动的发展进行总体把握,进而找出当前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模型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的改善“教—学—评”一致性模型开展的组织形式,对助力学生积极进步成长有着重要的实践性意义。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倡导,代表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构成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内容。然而,究竟什么是“教-学-评”一致性,实现思政课“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和着力点有哪些,依旧是当下思政课教师及相关研究者莫衷一是的问题。

研究目标

1.通过学习,深刻理解高中思政课堂“教”一致性模型的含义,分析高中思政课堂“教”一致性模型的现状,明确高中思政课堂“教”一致性模型的具体内容。

2.深入开展教学实践研讨交流活动,探索并总结高中思政课堂“教致性模型的构建及应用,建立高水平的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评”一致性模型教学体系。

3.通过本课题的扎实开展,深化课题组成员对高中思政课堂“教致性模型”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论认识,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4.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发挥成果辐射作用。

研究内容

1.通过具体的问题调查、分析当前高中思政课堂“教”一致性模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深入研读教材,梳理教材中有关“一致性”的内容,确定小学课堂“教”一致性模型的目标,系统地建立高中思政课堂“教致性模型教学体系。

3.高中思政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在实践中探究高中思政课堂“教致性模型的途径与策略。

4.结合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等相关理论文献,从不同班级学生的具体学情入手,确定高中思政课堂“教”一致性模型过程的具体方法。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

课题研究始终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思路进行课题研究工作的落实。

1.课题组教师结合以往教学活动过程中呈现出的问题,确定了“小学课安“教-学-评”一致性模型”作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方向。

2.深入解读核心素养中关于高中思政课堂“教”一致性模型内涵,结合当前高中思政课堂“教”一致性模型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初步确立和明确的课题研究目标。

3.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重难点内容,分阶段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初步探索明确高中思政课堂“教”一致性模型的具体措施。

4.将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应用于课题组教师所在班级,归纳总结阶段性成果的成效,同时探讨其中暴露出的问题。

5.通过问题的分析,确定后续的修正方案。

6.进行课题研究研究报告的撰写,进行成果落实与推广工作。

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2.阶段达成目标:完成已有文献的整理和收集工作,完成对学生的调研工作研究内容:

(1)查阅文献,对已有的关于高中思政课堂“教致性模型构建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2)集体学习,在已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将有价值的文献资源进行整合学习

(3)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整合调研现状,明确学生对高中思政课堂“教”一致性模型的不同需求和期待

(4)召开课题组会议,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责任并划分任务,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借肋学校联网教学工具,搜集整理与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高中思政课堂“教”一致性模型等相关的研究文献同时通过学校课题研究系统查找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研究资料,并进行相关的研究成果整理,确保后续课题研究能够有充足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探讨教师对于高中思政课堂“教致性模型的认知,以及高中思政课堂“教”一致性模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其次,在具体访谈过程中,课题组教师深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调查分析高中思政课堂“教”一致性模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课题研究提供更加详细的案例支撑、数据支撑。

3.案例研究法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应用于课题组教师所在班级课堂“教”一致性模型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