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为理文献—探实际—拟策略—融实践—行反思—行优化 研究过程: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 为积极应对新高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组织骨干教师进行研讨,学习新课标理论,研究新高考动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上级教科研部门及相关专家请教,确立切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改革方向。数学文化融入概念教学也是实践方向之一,课题确定后,支持人提出研究方案,建立组织完善的课题小组。成立了课题核心组,核心组成员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和实践兼备,年龄结构合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学习有指导性的教育教学理论 转变教育观念是进行课题实验的前提。课题组组织教师学习HPM有关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组织开展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大讨论。课题组长对HPM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探究,明确了涵义,探索其实施的具体策略,并进行了培训和动员,让参与研究的教师明确研究背景和内涵,掌握实施要领,重点实施数学史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概念教学模式。 3.制订有效的课题实施方案 每个阶段制定详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形成了以课题核心概念为指导,不断优化课堂设计、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的研究网络。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1.收集整理数学史相关知识,提升教师自身知识储备,加深对数学史的理解,整理出与高中概念教学有关的数学史知识; 2.课题组依据新课程标准,在HPM视角下设计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活动; 3.在课堂中实施上述教学设计,渗透数学文化,引发深度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4.定期召开课题组核心成员会议,反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研讨和切磋课题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从而进一步优化数学文化的融入; 5.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校考察,指导课题研究; 6.逐步完成有关论文,力争公开发表,召开中期研究成果研讨会,做好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资料的收集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完成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2.收集整理研究成果:论文与电子成果等; 3.成果提交鉴定、验收、结题。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数学史资料,特别是与高中概念教学有关的数学文化资料;同时关注新课改的内涵,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人员的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变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调查法:为了深入了解实施新课改以来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同时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策略的有效性,要进行部分的调查研究工作,分析数据,为实践操作提供数据支撑; 3.具体实践研究法:通过课堂建构的具体实践和过程研究,探究HPM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新授课教学实施方案; 4.实验观察法: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用理性结论指导实践; 5.案例观察法: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相应的有关人群(如教师、学生)的教学与学习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