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赏析】中国近现代音乐作品《乘着歌声的翅膀》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4-09-25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德国诗人海涅1822年所作的一首抒情诗,诗意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后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于1834年为其谱曲,旋律舒缓、温柔、甜蜜,成为一首经典歌曲,广为流传。《乘着歌声的翅膀》以优美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浪漫色彩的图景——乘着歌声的翅膀,跟亲爱的人一起前往恒河岸旁,在开满红花、玉莲、玫瑰、紫罗兰的宁静月夜,听着远处圣河发出的潺潺涛声,在椰林尽享爱的欢悦、憧憬幸福的梦……
(一)曲式结构
这是一首结构朴素而清新自然的大调作品。主体结构为A+A+B三大段,对应三段不同的歌词。A乐段由a+b+c+d+al五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结尾以休止符为标志。每个乐句由紧密连接的上下两半构成,配以两句联系密切的歌词。其中第五个乐句和第一个乐句同头异尾,有前后呼应和再现的意味,使得乐段的结束感更为圆满。B乐段由a2+e两个乐句加一句尾声构成。B乐段第一个乐句由全曲第一个乐句稍加改编而来,符合全曲各段统一的风格。第二个乐句由三部分构成,其中第三部分通过拉长旋律的节奏并原样重复第二部分歌词,使得旋律得到一种巧妙而完满的结束。尾声结束在三级音,充满了无尽幻想的意味。
(二)旋律特点
这首作品虽然结构不算复杂,但旋律变化非常丰富。第一句开头低音区属音到中音区三级音的六度大跳,接旋律级进上行,充满了自然流淌之感。第一句后半句又从低音区属音到中音区二级音的五度大跳,然后对前半句进行下方大二度的模进。从而在形式上具有高度统一性,在情绪上起到递进作用。之后的每一个乐句都有不同的旋律变化,整体风格却又统一。例如第四乐句的后半部分是前半部分下方小二度的模进,则是与第一乐句不同的直接模进。这样一方面起到新的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给下半乐句带来更强的结束感。此外八六拍子以及弱起乐句都加强了作品的流动感。
(三)歌词与织体
歌词直白而又意蕴悠长,情节性与画面感兼备。韵脚方面以ang、eng等后鼻韵为主,情感含蓄而深沉。钢琴伴奏的由分解和弦构成的柔美织体,使得歌曲的画面刻画十分鲜明,幸福的感性情绪里面充满了生命的质感。织体中大量的减三分解和弦进行与小三分解和弦进行给歌曲增加了梦幻色彩。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