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误认为乙酰胆碱受体是Na+通道
因为Na+内流可导致去极化,此处的ACh受体常被误认为就是Na+通道。其实此处的ACh受体是一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其与ACh结合后通道开放,同时允许Na+和K+通过。既然该通道对Na+和K+都有通透性,为何通道开放后会导致突触后膜去极化呢?这是因为通道开放后,Na+和K+会在各自的电化学梯度驱动下,沿离子通道流动。而两种离子的电化学驱动力不同,离子的电化学驱动力可用膜电位Em与离子平衡电位Ex的差值表示。两者差值越大,离子受到的电化学驱动力就越大。由于静息膜电位与K+平衡电位比较接近,而与Na+平衡电位相差较远,即Em与ENa的差大于Em与Ek的差,因此Na+内流的驱动力大于K+外流的驱动力,导致Na+内流量大于K+外流量,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
2 误认为乙酰胆碱只是兴奋性递质
ACh在很多部位是兴奋性递质,如ACh能兴奋骨骼肌细胞,但其对心肌细胞却是抑制的。原因在于两种细胞表面的受体不同。ACh受体可分为烟碱受体(N型受体)和毒蕈碱受体(M型受体)两类。骨骼肌上的ACh受体为N
2
型受体,其与ACh结合后通道开放,允许Na
+
和K
+
通过,以Na
+
内流为主,导致终板膜(突触后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终板电位刺激邻近肌膜中的电压门控Na
+
通道开放,使Na
+
内流,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后爆发动作电位,使骨骼肌兴奋。
而心肌上的受体为M型受体,这类受体与G蛋白偶联。该受体与ACh结合后,活化Gi蛋白导致G
βγ
解离,后者激活内向整流型K
+
通道,引起K
+
外流,使心肌超极化,减弱心肌的收缩和降低心率。可见一种递质并不绝对是兴奋性或抑制性的,其作用效果由突触后受体的类型决定。一种递质可作用于不同受体,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产生不同效应。
3误认为神经递质的受体只存在于突触后膜上
其实突触前膜上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其作用是通过调节(促进或抑制)突触前膜的递质释放,来影响突触的传递效应。突触前膜受体可以接受自身突触释放的递质,称为自身受体,也可接受其他突触释放的递质,称为异源受体。例如,突触前膜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NE)既可作用于突触后受体(α
1
或α
2
或β),引起生理效应;又可作用于突触前自身α
2
受体,抑制突触前膜对NE的进一步释放,为神经元调节自身递质的释放提供一条负反馈通路。NE在中枢还可作用于谷氨酸能轴突末梢上的异源α
1
或α
2
受体,分别促进和抑制谷氨酸释放,以此实现不同神经元在突触水平的相互调控。
4误认为一个神经元只能释放一种递质
现已明确,一个神经元内可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在适当刺激下可由突触前膜共同释放,称为递质共存。递质共存的现象很普遍,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中都有递质共存,最常见的是神经肽和经典递质共存。例如,在中枢神经中,脑中的蓝斑主要由NE能神经元组成,其中25%的神经元中含有神经肽Y;在延髓中缝核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中有P物质共存,其中有一部分还同时含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周围神经中,唾液腺的副交感神经中有血管活性肠肽与ACh共存;颈上神经节中约有一半的NE能神经元可同时释放神经肽Y;腹腔及肠系膜交感神经可同时释放NE和生长抑素。两种或多种递质同时释放后共同传递信息,可使神经调节更多样化、更精细完善,以适应高等动物复杂功能调节的不同需要。
[1]骆利群著.神经生物学原理[M].李沉简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89.
[2]王庭槐.生理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03.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