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料】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19-06-10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于元丰二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次年抵贬所,最初即寓居于定慧院。这院实际是个佛寺,又名定惠院,苏轼曾写有《游定惠院记》一文。这一时期他与佛印禅师等高僧常有交往,并且成为很好的朋友。作者在这里住的时间不长,未几即迁居临皋亭,最后又复营建了东坡雪堂,“东坡居士”的称号就是取于此时。这首词从题目和内容看应该是初到黄州时所作。

词的上片,前两句展示的是一个幽冷凄清的环境:残月挂在疏落的桐树上,漏声已断,夜阑人静。“缺月”就是残月。“漏断”指古时计时的漏壶水滴完了,也就是夜已深了。“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这里“幽人”和“孤鸿”是两个意象,名为二实为一,幽人即是孤鸿,孤鸿即是幽人。缥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貌。这两句是说,我这独自往来的幽人,就象那时有时无的孤鸿影子一样,有谁看见我呢?这既表现了作者幽独孤寂的心境,也道出了他当时的难堪处境。

下片四句说的全是孤鸿,而实际上还是句句说的自已。“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是说孤鸿被惊起不断地回头,心中的怨恨却无人知道。省,了解,明白。作者的这些内心活动,可从他给朋友的信中看出。《苏轼·答李端叔书》其中有一段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由此可见他在乌台诗案后,深知宦海风波的险恶,惊惧犹存,以致灰心钳口,有恨也无人知道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说孤鸿找遍了寒枝,拣来拣去总“不肯栖”,而宁愿在寂寞的沙洲里受寒耐冷。这是孤鸿的选择,实际上也就是作者的人格境界。

这是一首借物比兴的词,由于意境很美,有一种仙骨气质,因此历来有很多的附会。关于此词的本事,宋人就有四说,其一,为黄州王氏女子作;其二,为黄州邻家女子作;其三,为少年时邻家豪右之女作;其四,为惠州温都监女作。这第四种说法流传最广,《宋六十名家词·东坡词》题作:“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吾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坡回惠,为赋此词。”这 四种说法均为传闻,大抵出于当时的一些坊间评话。这些牵强附会的传说,是对这首词的歪曲,有损于作者的原意,但也说明苏词的影响很大。虽然今天我们无法还原本旨,从当时作者的处境约略可以推断,词人初被贬谪,惊魂甫定,心情自然幽独凄清。这首词借月夜孤鸿的形象,托物寓怀,反映了作者因政治失意而自伤,同 时也表示了作者的孤高自许,篾视流俗的生活态度。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