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综合改革需要“温度”和“力度”共振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4-04-21
 

持续开展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决策部署、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让人人享受优质基础教育的一件利国利民利生的大好事,也是强化区域统筹和改革攻坚、推进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经过前两批实验区的先行探索,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更加坚实。同时也要看到,基础教育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依然存在,人民群众对改革有着新期待。新征程上,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既要有情怀,又要“硬碰硬”,要让“温度”和“力度”同频共振。

从学生需求出发,让改革更有温度。改革只是手段,目的是促进高质量发展,最终体现为学生的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要准确把握学生在“三段一类”教育中的不同阶段性发展需求,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优质基础教育新生态。

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让幼儿“玩起来”。学前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人口出生率降低的背景下,广大家长对幼儿园质量的期望值在提高。幼儿园需要更加积极适应社会变化和家庭需求,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让孩子们“玩中学”“学中玩”,不断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学生“慢下来”。小学和初中教育是为人的终生发展打基础的关键阶段,必须要为学生打牢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义务教育阶段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只有慢下来,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时间主动思考、合作探究、不断想象和创新,才会在今后的成长中登得更高、走得更远。

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让学生“宽一些”。高中教育阶段仍是为学生打基础的阶段,也是为学生成人、成才做好准备的重要时期。普通高中教育要尽可能地提供多样化的、个性化的、适合的教育供给,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指导学生在众多选择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做好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定位。

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让特殊学生“融进去”。高质量推进融合教育,让广大特殊儿童青少年和普通儿童青少年在融合环境中相互理解尊重、共同成长进步,是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特殊教育发展要充分满足特殊学生接受普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融入社会以及接受优质适宜的医疗康复服务需求,让每一名特殊儿童少年都能有一个幸福美好的童年和人生出彩机会。

突出问题导向,让改革更有力度。坚持问题导向,是改革的鲜明特征,也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经验。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牵涉部门多、统筹难度大、改革任务重,更是需要以更大的力度正视问题、找准问题、解决问题。

保持自觉清醒正视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优质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转变政府教育行政职能、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创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挑战仍客观存在,教育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个性化教育需求等对基础教育优质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实验区的地方党委和政府必须要有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发展、敢于正视问题和改正问题的自觉态度和勇气。

坚持实事求是找准问题。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不是简单地对实验区改革攻坚任务清单中的各项工作做加法拼接,而是需要从实际出发,遵循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规律,始终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改革的内在规律,科学预测基础教育发展趋势,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问题既要有针对性、前瞻性,又要有一定阶段能够解决的可行性,针对问题科学确定综合改革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聚焦发力、精准施策。

强化守正创新解决问题。守正,就是要固本正源,守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之正。创新,就是要精于求变,发挥实验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守正为创新提供定力,创新为守正增添活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需要从根本上确保守正不变质、创新不跑偏,教育、财政、编办、人社等机构协同发力,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奔赴,统筹兼顾基础教育治理、教育评价、育人方式、教师队伍发展、学校特色发展等各个关键领域,在新的改革实践中、用创新思路获取攻坚克难的良方。

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持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要进一步坚定信心,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既有温度又有力度,朝着人民群众对优质基础教育的向往,奋力向前,行稳致远。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