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细胞分化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4-01-19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学生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接触过细胞分化的相关内容,但对细胞分化的认识处于细胞水平。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学习过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这是细胞分化的物质基础。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制作了各种细胞的模型,这有助于学生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高中“细胞的分化”的教学需引导学生从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但是,由于学生还未学习“基因表达”的相关内容,因此对细胞分化的实质的理解及细胞全能性的应用将是其学习的难点。


能力基础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上课充满热情、积极发言,并且具有合作精神。经过对高中生活一段时间的适应,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高,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较强。



教学目标设计


图片


课程标准

(1)说出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特点、理解细胞分化的实质,简述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和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在植物组织培养等方面的应用。


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一一结构与功能观:说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发生特异性的分化,形成了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体。

(2)科学思维一一归纳与概括:通过比较不同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发生的特异性的变化,归纳细胞分化的概念,进而概述的重要意义。

(3)科学探究——通过细胞分化的实质的探究活动,形成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事例,阐明细胞的全能性。

(4)社会责任——通过了解干细胞的特点,关注干细胞在医学上的应用,渗透造血干细胞与中华骨髓库的联系,呼吁学生加入“中华骨髓库”。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图片


教学重点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说明细胞的分化”,这属于理解水平。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发育的基础与核心,是分子与细胞的主干知识,以自然科学的学习为载体,融入思政元素,同时综合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因此,细胞分化的概念、实质和意义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高一学生缺乏理解相关核心概念的背景知识,没有“基因”和“基因表达”有关知识的储备,因此对细胞分化实质的理解将是本节课程的教学难点。


处理策略

由于细胞分化的概念很抽象,因此,教师通过播放个体发育的视频、分析典型细胞图片(模型)等手段,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理性知识转化为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感性知识。对于细胞分化意义的教学,教师设置了问题串,利用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分化的意义。为突破细胞分化的实质这一难点,教师精心设计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创新点


图片


创新点1

整节课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开展了丰富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新点2

教师精心设计了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参与本节内容的探究和学习。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师通过设计活动和问题设置,利用问题驱动学生学习,产生课堂“生产力”。课堂教学中将“三个课堂”的资源有效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政元素融入


图片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