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观摩名师精彩的公开课时,无不被他们的创意教学与水乳交融的教学机智所折服。我们感叹名师们的才华,但哪一节经典的课堂,不是渗透名师们苦心孤诣的磨炼呢?
古人云:“好书不厌百回读”,今人说:“好文章改出来的。”同样的道理,好课更是源自于不断的磨课之中。只有经历了“千锤百炼”才思路明确,闪烁智慧光芒。
教师要在磨理念、磨学法、磨学情的前提下,反复斟酌,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可以说,磨课,是赋予课堂第二次生命。
那有哪些技巧是一线教师可以学习的,汇总8位老师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课例是否成功”“师生的教学处理是否合适”,对这些问题不确定、似是而非是磨课教师心情的真实写照,这也是教师对于他人给予的评价会心存疑惑的主要原因。由此,老师可以借助录像来分析,录像能真实地记录课堂的全部过程,方便教师随时回看,反复推敲。课堂教学视频不仅可供专家、磨课团队进行分析,也可为教师提供自省反思。
录像分析可依照不同维度来进行。
第一,从课的设计和处理来分析,如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是否合理;各个环节的教学实施与推进是否合理,如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任务的设计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等。
第二,分析教师的课堂表现,如教师的提问是否准确,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是否适时、有效等。
第三,评判教师的个人素养,主要是教学基本功方面,如语速、音量、字音、声音是否适合;教师板书书写是否规范,画图是否使用尺子等;教师的仪容仪表是否得当等,如教师上课请学生回答时不用手指指学生,应改为五指并拢,整个手掌指向被邀请的学生等。教师的举手投足都不容忽视。
——刘贤虎(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小学)
采用“一人同课多轮”的方式, 借助团队的集体智慧对一名教师的课堂进行研磨改 进,促进个体快速成长。跟进式研磨可以用于公开课的打磨或是对青年教师的锻炼、培养。
(2)交流式研课磨课
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在展现个体智慧的过程中共同总结提炼教学方法与策略, 实现团队教师共同成长。交流式磨课在教学水平比较高的团队中进行, 能体现教师对教材多元的解读、多形式的设计、多种教学风格的展现。
(3)生成性研课磨课
采用“多人同课循环”的方式,在集体共备共研的过程中体现每一轮的提升。大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是在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研课磨课方式。
(4)引领式研课磨课
邀请教研员、专家与老师们共同组成研磨团队,采用“一人同课多轮”或“多人同课循环”的方式改进教学设计,形成精品课例,在专家的引领下实现团队的快速成长。
——向守万(重庆市开州区赵家街道第二中心小学)

磨课是精细打磨课堂的过程,上课结束并非是磨课的终结,需要教师回过头来反思设计思路,凝练出教与学的不同模式。
如尝试在错误中改造学生经验时,可以形成“埋错—试错—析错—纠错—防错”的模式;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时,可以形成“个人思考—小组讨论—观点凝练—代表发言—小组补充—全班完善”的模式;
展现学生思维时,可以形成“在挑起矛盾中发展学生思维,在观察比较中促进学生思维,在不断追问中激发学生思维,在修改假设中更新学生思维,在与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对比中严谨学生思维”的模式;
引导学生发言时,可以形成“我认为……,我的根据是……;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的理由是……;我想补充的是……,这样才完整;我的疑惑是……,谁能帮我解决”的模式等。
王立同(山东省肥城市凤山学校)
第一
,备好课以后,磨课至少三遍,最好给自己全程录音录像,如果能够请到优秀老师听课,那是最好的。每次磨课后进行修改,环节是否流畅,前后要衔接好,过渡这里是否精炼优美或者有趣,结尾是否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或是让学生有所提高。特别注意要记录学生发言的内容,想好应对回应的话。
第二,用自己班上课的话,平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用陌生班级上课的话,一定要提前准备好表扬鼓励的话。
第三,如果可以磨课五遍的话,那么从第三遍开始试着不看教案稿子。
第四,需要指导学生朗读的句子,教师自己一定要朗读好。
——@安安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