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10月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这表明,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等方面,就是美育价值的集中体现。也表明学校美育不能仅依托艺术教育,学校美育价值具有多种实施路径,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实施策略。
一、 美育环境营造 学生走进校园,首先感受到的是学校的显性文化,主要是指学校文化的物质形态,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自然人文环境文化等,是现代学校文化的硬件,是我们走进校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载体。学校可以围绕显性文化打造校园美育环境,让环境育人。校园的一草一木的栽种不仅要营造出美的自然景观,还要能适配教学楼的颜色,再加上雕塑、连廊、游戏区、操场等共同区域为学生营造一种美的学校环境,让学生在美的校园环境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美的校园环境让学生不自觉地想守护这份美好,例如学生会不忍心随地丢垃圾,不忍心在墙壁乱涂乱画等,身处如此美好的校园之中难免觉得幸福骄傲,也会希望自己是个美好的学生,提高自我要求。 校园美育环境除了从校园建设大环境着手,还可以从文化填充做起。比如学校的各种文化墙。其中少先队文化墙可以引导学生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时刻以少先队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可以培养少先队员爱党爱国的朴素情感;奖状展示区,学校可以将获奖学生的照片简介和获奖证书做成展牌放在学校的公共区域展示,不仅能增强获奖学生的荣誉感,还能启发其他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游戏地图,用明亮的颜色吸引学生,让他们在课间放松心情,释放压力,以良好的情绪状态更专注地投入学习;文明标语,提醒学生的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向善向好;校园广播站,清晨学生一进校园就能听到悦耳的古诗词朗诵,大课间有愉快的音乐,结合关键时间节点进行主题教育等,这些对学生不仅能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更是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和洗礼。班级文化,学生在校大多数时间是在班级,班级文化育人也十分重要,可以发动全体学生的智慧美化班级环境,这个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美化了班级,更在于在此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课程美育拓展 提到美育课程,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艺术课程。正如郭声健教授在《音乐的艺术审美特征与美育价值》所述,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与途径,也是最受学生欢迎与期待的学科课程与实践活动,具有重要而独特的美育价值。但课程美育不能仅局限于艺术课程,近年来提倡“思政进课堂”、“音乐思政课”这样的跨学科教学,基于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环境背景下学校可以构建艺术美育、思政美育、文化美育、班会美育等美育课程体系,尤其是班主任更要发挥班会美育的重要作用,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关键人物,处理学生在校的一切繁杂的事情,如何艺术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调节学生不好的情绪状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等都具备极其重要的美育价值。 在艺术课程上,不能仅开展常规的音乐课、美术课,还要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爱好创设艺术社团,以学校特色串联艺术课程增强美育影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逐步开展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课程,还可以结合当地文化开展非遗社团,以综合培养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丰富艺术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掌握一两项艺术课程,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让人人有艺术兴趣有艺术爱好,在学习艺术课程的过程中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三、艺术展演展示 艺术展演展示纳入学校美育体系,因其独特的育人价值而成为新时代学校美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郭声健教授在《音乐的美育实施理念与策略方法》中提到音乐艺术展演不是一种比赛活动,主要不是展示音乐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而是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以展现他们的音乐才华与青春风采。这就要求学校的艺术展演不能是少数人的舞台,而应真正发挥艺术展演的美育价值和功能,多开展班级大合唱、合奏、集体舞、美丽班级、班级美术作品展、社团汇报演出等全体性参与的艺术活动,保障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美育课程,以集体美育活动为抓手将形式多样的艺术展演贯穿整个学年教育教学中,秉承学、练、展结构化模式开展美育教学,做到教会、勤练、常展,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有效达成美育目的。
四、课外活动美育 学校课外活动也是美育的重要载体,学校要大力开展校内校外美育活动,挖掘校内和校外的美育资源,有条件的学校尽量确保每个学生每年至少参加一场校级美育活动,观看一场艺术演出或美术展。 1.活动进社区。结合思政课或学校大队部、团委开展美育活动进社区,如将学校的特色艺术课程带去社区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世界和艺术素养,学生可以作为小老师,帮助老人学习艺术课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回顾了在艺术课程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展示了过程与方法,表达艺术感受,体验传递艺术的成就感、获得感。 2.美育活动进企业。学校开展研学游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本土名企,让美育活动进企业,引导学生去探究企业的背景、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文化等,学生在此过程中对不同职业进行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向往,也能让学生了解当地名企回馈社会的善举,以及企业员工对生活的热爱和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立志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美育活动进场馆。近年来,各类展馆已经成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拓展的重要场所,学校应与社会公共文化艺术场馆建立联系,共同开展美育活动,发挥美育价值。大多数美术馆,音乐厅、大剧院、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馆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品味的艺术品,在参观的过程中欣赏到建筑的形式美,感受到混凝土结构奇妙的光影变化,捕捉设计师的每一处精心的安排,感知现场的艺术陈列,在听、看、感、思中了解历史文化、普及艺术常识、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创作灵感。总之,美育不同于美学理论,也不只是艺术知识的传授以及艺术技能的训练,美育更不等同于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因而学校美育要避免技术化、专业化、功利化等突出问题。学校美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培养乐于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