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畅想】| 每课一练,让经典主题不绝于耳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3-10-23
 

课一练,让经典主题不绝于耳

音乐主题是一首(部)音乐作品(段落)中的最主要的乐思,是音乐思维的种子。优秀的音乐主题都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是音乐作品的灵魂和精华所在。在欣赏音乐中抓住了音乐主题,也就把握了作品的主旨。感知音乐主题的特征、理解并记忆主题对于准确地把握音乐主题表现内容与表现特征,了解主题的风格特征、创作背景、相关文化等有着重要作用。

有了良好的音乐听觉记忆才能更好地欣赏音乐,从事各种音乐实践活动。而记住了音乐主题,才能理解相关音乐知识和文化,才能对所聆听的音乐做出正确的评价与审美判断,记住了主题才能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主题积累得越丰富,一个人的音乐欣赏能力就越强。因此,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音乐主题的学习,让学生尽快熟悉并记住音乐主题,这样才能进入深层次的音乐鉴赏学习中,才能更好地投入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学生虽然在课堂上欣赏了很多作品,但最后真正能记住这些音乐主题的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有高中音乐课学习内容多,时间少,识读乐谱能力弱等原因。为改变这种学过就忘现象,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记住音乐作品的主题,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笔者进行了高中音乐鉴赏课五分钟我爱记主题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五分钟我爱记主题中的五分钟并不一定是实际意义上的五分钟时长,只是一个短时概念,意在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记忆、背唱主题,提高主题记忆的效率。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的策略。


一、精选音乐主题

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的音乐作品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材中涵盖了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80首(部)之多,数量不少。如果都要学生记住这些作品的音乐主题显然不现实,而且有的作品有多个主题,更难一一记住。因此,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精选部分音乐主题。以一学年36课时来考虑,提出20-30首音乐主题作为背唱或记住的要求,其他的作为熟悉的要求比较恰当。

在精选音乐主题时,笔者通过调研,并请音乐教师或其他音乐爱好者,根据熟悉和重要程度以数字排序,最后根据调研情况和自己的理解,有目的地选择30首左右作为学生背唱或记忆的音乐主题。同时,对于不同的歌曲或乐曲的主题记忆也根据曲目的难易程度进行区别对待,比如有些歌曲比较长,可以只记忆副歌部分,因为副歌往往就是歌曲的高潮和感情抒发最为强烈的地方,也是歌曲最有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的部分。有些器乐曲有多个主题的,一般以第一主题作为记忆的重点。主题的长度一般以一个相对完整的乐段或乐句为单位,以方便背唱和记忆为原则。


二、熟悉记忆主题

音乐不同于文学可以通过阅读文字记忆,也不同于视觉艺术可以通过直观的形象记忆。音乐属于听觉和时间的艺术,音乐音响随时间流动转瞬即逝。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需要根据音乐的特点和记忆规律,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作品音乐主题的记忆。为了增强短时记忆主题的效果,可采取以下策略:

1.重复对比,反复感知体验

音乐发展最重要的形式就是重复和对比,重复是对音乐主题的再一次巩固和强调,以加深人们对音乐主题的记忆。在教学中应坚持听觉为先的原则,尽量少讲多听,在聆听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听出音乐的主题在哪里,还要听出主题是如何重复或变化的,以加深对音乐主题的理解,通过不断的重复聆听强化学生对主题的记忆。

同时,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手法,把不同性格特点的音乐主题材料放在一起,感受音乐在矛盾和冲突中的发展,从而加深印象。音乐主题对比可以是同一部作品的不同主题放在一起的比较,如《芬兰颂》中苦难的圣咏主题与赞美诗主题的对比;《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中《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抒情的歌唱性主题与《卡玛林斯卡亚》舞蹈性主题的交替对比。也可以将不同作品的主题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性聆听,加深对音乐主题的印象。如,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独特的民族风》就是将蒙、藏、维族三地的民歌集中在一节课中进行比较,以突出各民族音乐风格的独特性。在《丝竹相和》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将典雅细腻的江南丝竹《中花六板》与轻快活泼的广东音乐《娱乐升平》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它们各自的音乐风格,有利于对音乐主题的听辨、比较和记忆。

2.抓住特征,强化主题印象

音乐主题是音乐中具有特性并处于显著位置的音调,有鲜明的性格。其典型特征主要取决于主题的情绪、情感、音色、节奏、音调及风格等,并分以抒情性、诙谐性、欢快性和戏剧性等类型,每一类型都突出地表现出共性中的个性,给听赏者以深刻印象。因此,抓住音乐主题的个性化特征,强化对音乐主题的理解,是熟悉并记住主题的重要手段。

从情绪、情感入手,感知体验音乐。情绪记忆是指对曾经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具有鲜明、生动、深刻、情境性等特点,情绪记忆往往较其他记忆更为牢固,在文艺创作和表演艺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六(悲怆)交响曲第一主题用连续下行的旋律,低沉的弦乐音色、极不稳定的和声表达了悲壮而富有激情的情感。将这些音乐表现特征与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建立关联,让学生体验到作品强烈的情绪和情感也就记住了这部作品的音乐主题。

从音色入手,感知主题特征。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往往有独特的民族乐器或演唱方式,这些具有鲜明个性的乐器音色或演唱特色成为辨别这些主题的重要标志。如蒙古族呼麦唱法、非洲鼓舞、江南丝竹乐、古琴曲及琴歌等等都具有个性鲜明的特点。表现主义和印象主义音乐在音色的运用上也是独具匠心的。抓住这些音乐的音色特点和特征是辨别这类音乐主题的重要方法。

从节奏入手,感知主题特征。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因此,抓住节奏的特点也就抓住了音乐主题的特征。如印度民间乐曲中的塔拉节奏,爵士乐中打破常规的连续切分等都非常有特点。了解了这些节奏特点,学生对音乐主题也就有了基本的印象。

此外还可以从旋律、配器等方面把握音乐主题的特征,从而加深对这些主题的印象,记住主题。如藏族民歌《宗巴朗松》旋律具有的高升低降型的特点;贝多芬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主题中右手快速流动的旋律型和左手短促果断的节奏构成了该曲最大的旋律和织体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旋律、织体的音响听觉特性和形态记住主题。

还可以从音乐主题与熟悉作品的关联入手,了解这些音乐主题之间的关系,产生记忆迁移作用,从而记住主题。如《思乡曲》与山西民歌《刨洋芋》、《沂蒙山小调》与《小白菜》主题旋律、《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中花六板》与《老六板》等主题旋律的相关性等。还可以从音乐题材、体裁、风格、流派等入手,把握音乐主题的主要特征,熟悉并记住主题。

3.创设情境,构建听觉联想

在音乐欣赏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与音乐相关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或探究,加深学生对音乐表现内容或表现特征的印象,由情境联想到相关音乐,有助于帮助学生在记忆中构建对音乐主题的认知与理解,从而加深记忆。如《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舞会音乐,运用多媒体绿幕技术营造当时舞会的场景,并让学生随着音乐主题翩翩起舞,学生在这个情境中熟悉了音乐主题,并且将其与舞会场面建立了很好的关联。在印象主义音乐欣赏中,借助莫奈的《日出》印象派绘画,将其与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点建立联系,从而获得对印象主义音乐特征的理解,加深对其音乐主题的记忆。

4.置身语境,凸显文化内涵

音乐主题不仅体现了创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其背后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说音乐要素是记忆音乐主题的一条音乐线索,那么作品的文化内涵则是一条文化线索。在教学中,我们如能结合作品挖掘音乐中的文化内涵,则不仅能丰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能更好地帮助记忆音乐主题。如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生活经历、主题思想、表现内容、民族文化、地域环境等等,探究音乐主题与社会文化、历史、民俗、姊妹艺术等的关系,将音乐主题与这些文化建立联系,加深对所欣赏音乐主题的理解,在记忆时构建音乐主题与作品相关文化的联想从而增强对这些音乐主题的印象。如在《多彩的民歌》这一单元的教学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上关注每一首歌曲的风格特点,还可以挖掘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了解每一首民歌产生、流传的地域环境以及与当地社会文化的关系,方言与民歌音调之间的联系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记住不同地域民歌的主题。

5.多感官体验,提高记忆效率

一个人在学习中调动多感官参与远远比单一感官参与的效率高,而且可以适应每个人对于事物的认知方法及能力上的不同,做到因材施教,达到课堂效率的最优化。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采用多种感官的参与,发挥多感官综合的作用加强学生对音乐主题的感知与体验、促进对音乐主题的理解与记忆。

在音乐主题记忆中的多感官综合主要是以听为核心,结合其他形式进行感知与记忆。如下图所示:

说明: IMG_256

——看(乐谱或图形谱)、听——唱(哼唱——视唱)、听——奏(演奏)、听——动(律动、表演)、听——画(画图形谱等)、听——写(记写乐谱或相关信息等)、听——想(联想与想象)等。而且这几种方式可以互为交叉着练习,如听————动、听————写的结合等等。在具体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灵活运用。这样,听记的训练才会更有效。



三、五分钟听辨主题

根据记忆的遗忘规律,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存着很长的时间。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新的音乐主题以后,需要及时巩固与复习,对音乐主题进行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以免遗忘。当然,时间不需要太长,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或新课结束后五分钟,进行相关练习。虽然每次只有短短几分钟时间,但只要持之以恒,记忆的效果慢慢就会得到显现。

这里主要采取写,听辨,听记,听测,听说,说的形式进行。老师截取几个音乐主题片段,让学生听出主题,写出曲名;或者视音乐主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基础,写出主题乐谱;听辨主题,在几个主题中听出指定乐曲的主题;听出主题进行相关知识的选择与测试;听出主题,说出主题的相关信息等等;也可以采用老师指定乐曲名称,由学生背唱、选择相关主题乐谱等。

在这个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学生喜欢的一些电视娱乐节目中的形式,比如我爱记歌词(主题)芝麻开门挑战不可能等形式进行音乐主题的抢答、听辨等,并予以适当的奖励,鼓励学生不断积累音乐主题。


四、五分钟拓展主题

利用课前或课中五分钟,进行音乐主题的相关拓展活动,如对原有主题进行编创,给器乐主题填歌词,对器乐主题进行改编,将古典音乐主题改为摇滚风格,流行风格,给主题音乐改变音色等等。并在课堂上提供五分钟小舞台,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展示音乐主题,如擅长乐器的用自己的乐器演奏,擅长唱歌的就演唱主题,或是用舞蹈、绘画等等方式让学生尽情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既巩固了对音乐主题的记忆,又促进了学生艺术表现才能的发挥。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通过每节课短短五分钟我爱记主题活动,弥补了我们日常音乐鉴赏教学中的不足,丰富了学生的音乐听觉经验和欣赏知识,学会了欣赏音乐的方法,提高了音乐听觉记忆能力和欣赏能力,增强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信心。古人云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愿美妙音乐能够永远萦绕在学生们的脑海中,让美好的音乐相伴他们一生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