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学了,上学去。这是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中必经的人生“快乐驿站”,学校,是每一个学生所期盼和向往的智慧乐园。每一个孩子都会在这里开启人生航船,在这里度过人生中黄金般宝贵而难忘的12年。
九年义务制小学、初中阶段和三年的高中学习阶段,所有学科课程学习中,我认为有三个“起始”阶段应特别重视:小学一年级、初中七年级和高中一年级。
开学了,上班去。老师,您准备好了吗?
当老师接任一个新的一年级、七年级或高一年级音乐课的时候,您将作何打算?是把发到的新教材暂放一边,继续与同事热聊,大谈暑期见闻,还是收心凝神,研读教材、课标,认真备课作规划,为迎接“新生”做准备,为上好第一课而“搜肠刮肚”?
在这里,提几点建议,期望与老师们共思考。

一、施爱心 鼓士气
教师的爱心应该是对学生严爱有加,恩威并重。
面对来自不同环境、不同家庭和学校(幼儿园),有着不同相貌、不同品性、不同气质和音乐素质的学生(孩子),音乐教师首先应做一个快速的全面的了解。可以通过“记者见面会”“唱歌会”“才艺展”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自我介绍、自我展示中,相互建立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建议音乐老师要短时间内给每一个学生进行“速写”,既要抓住班里的“名、特、优”,也不能忽略和漏掉班里的“皮、捣、弱”,并即时记在一本专用的“知行录”或“七星榜”中。最好,老师也适时有准备的“亮”一下自己的“拿手活”。
第一印象不可忽视。音乐教师应“修炼”并尝试做到“七态”:阳光的心态、幽默的语态、大气(高雅)的姿态、轻盈的体态、自信的步态、端庄的仪态、美好的情态。在言谈话语、眉目眼神和举手投足间,让学生感到你给予他们的爱心、真诚、希冀与信任。让他们相信,你就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就是“帮助少年儿童起飞的”导航者。

二、立“规矩” 成习惯
学生喜欢音乐课,大都因为音乐课不仅可以不用做作业,而且唱唱跳跳很轻松,对于音乐大都有着新鲜、好奇与向往。也有少部分调皮好动甚至捣蛋顽劣的孩子,也会趁机“恶搞”。常见一部分教师为了震慑住学生,一进教室,便对全班学生摆起架势、板起面孔、瞪起眼睛,一副高高在上、“横眉冷对”的态势。请问,这样一堂音乐课下来,学生只会对“音乐”感到索然无趣,教师也感觉这样上课只有一个字——烦!
教育是一门艺术,音乐教育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晓之以理,带之以行,投之以趣,动之以情。立规矩,不是纸上谈兵,不是一味的严格冷酷,更不是强硬实施高压政策。而是立足音乐教育的审美理念与学生年龄特点,切实抓好音乐课堂常规练习,比如入课“师生礼仪”活动,小学一年级新生可采用幼儿园学过的儿歌进行律动表演;中学生则可以(问答式)节奏拍击法或唱念击打相结合,适当加入即兴创作元素等等。当然,规矩(常规)需要持续,需要巩固,需要充实,也需要创新。

三、明方向 养志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音乐教师应该熟知,音乐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
研读新课标,浏览教材,扫描全程(学段)目标要求。把握育人目标,熟知学科核心素养,做到脑中有图树(知识树),胸中有成竹。比如小学段六年,音乐教师需明了:我们的学生小学毕业之后,在音乐上你给他们带走了什么?唱歌课里,我们让孩子做到了“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哪一个层次?或者六年时间里,能否学会识读(唱)一些简单的乐谱?有没有掌握一件课堂乐器吹奏技能(竖笛、口风琴、葫芦丝等等)?并能独立、自信地演奏(唱)?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感受力发展到哪一个层次?通过音乐作品的感受聆听与艺术表现,学生对音乐、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看法,又会获得怎样的感悟与提升?
独具慧眼,特色培养。在关注全体的同时,善于发现艺术特长突出或具有音乐发展潜力的学生,就其某一方面才能施以正确的引导,及时给学生或家长以发展性的建议。常常总结一下,小学阶段,你发现并培养了几个“苗子”?参与了哪一级舞台演出或赛事活动?

四、玩音乐 感幸福
“音乐是人生中最大的快乐”。“寓教于乐”虽是老生常谈,但道理实在。教育的过程既是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教师发展的过程,即师生共生共赢的过程。
优秀音乐教师的一个重要理念和境界,就是学会“把玩”音乐,享受快乐课堂。突出课堂音乐实践活动,把音乐课“玩转”起来,音乐需要“做”起来、“玩”出来的,所谓“做中学、玩中学、学中乐、乐中获”。比如运用“科尔文手势”学识谱、辩音准、多声部练习,都是教孩子怎样“玩”音乐。音乐无国界,音乐更无年龄界,音乐不分你我他。当我们与学生投入地“玩进去”(参与体验)的时候,你会发现“幸福与快乐”洋溢在了每个人的脸上和心中,学生收获了知识能力,提升了艺术素养,也体验了音乐学习的快乐!
在中小学教育中,音乐是最具艺术特色的学科,因为音乐教育是情感教育、是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尤其在“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中,音乐教育具有他科(文化科)无法替代的特色与魅力。如果课堂失去了“音乐”、失去了“聆听”、失去了“实践”、失去了“创意”和“表达”;如果把音乐课上成了语文政治历史地理课……那么音乐将不复存在,美好的艺术和艺术地生活也将不会存在。
亲爱的老师,第一课,请让学生爱上音乐、记住你!上好起始年级开学第一课,开启师生快乐交往之帆,沿着师生共生共赢共赴成长的幸福教育航程,顺利地扬帆远行……

褚艳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教学研究中心音乐教研员,高级教师,教育硕士,枣庄市特级教师。“国培计划”(2010)音乐学科专家成员,山东省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高中音乐优质课一等奖,山东省初中音乐特级教师工作坊枣庄市负责人。枣庄市歌手大奖赛一等奖,枣庄市教师合唱团指挥。薛城区“美遇音乐”乡村公益支教爱心团队创建人,薛城区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在《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儿童音乐》《音乐周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及创作歌曲(获奖)百余篇(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