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参考】着丝点与着丝粒是什么关系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3-06-25
 


图片
【知识拓展】细胞分裂后期,是着丝点分裂还是着丝粒分裂?
着丝点与着丝粒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着丝粒也叫主缢痕,是指染色体主缢痕部位的染色质,是一种高度有序的整合结构,在结构和组成上都是非均一的,至少包括三种不同的结构域:沿着着丝粒外表面的动力结构域(由两类蛋白和着丝粒DNA 组成),中央结构域(由串联重复的卫星DNA 组成),位于着丝粒内表面的配对结构域。着丝粒将染色体分成二臂,在细胞分裂前期和中期,把两个姐妹染色单体连在一起,到后期两个染色单体的着丝粒分开。
着丝点又称为动粒,是由着丝粒结合蛋白在有丝分裂期间特别装配起来的、附着于主缢痕外侧的圆盘状结构。动粒的外侧主要用于纺锤体微管附着,内侧与着丝粒相互交织。每条中期染色体上含有两个动粒,分别位于着丝粒的两侧。细胞分裂后,两个动粒分别被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当细胞再次进入S期后,动粒又会重新复制。动粒从内到外可分为三层结构,即内层、中层和外层。内层直接与着丝粒联结,外层直接与动粒微管联结。染色体依靠动粒捕捉由纺锤体极体发出的微管。没有动粒的染色体不能与纺锤体微管发生有机联系,也不能和其他染色体一起向两极运动。
因此,着丝点和着丝粒并非同一结构,它们的功能也不同,但它们的位置关系是固定的,二者结构成分相互穿插,在功能方面联系密切,因而常被合称为着丝粒—动粒复合体。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