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直接的目的:是解决当前学生、班级出现的问题。
最根本的目的:应该是让老师和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一致,并不断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家校形成合力,共促学生成长。
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教学管理中应该多注意收集相关资料,比如学生的日常表现、心理动态、学习情况、身体状况和班级同学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1.日常观察的记录、积累。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人,要能够及时察觉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情绪变化,将平时的观察、心理素质测试、以及与学生座谈等了解到的情况,记入工作记录并注意归纳梳理,对每个学生做全面的分析。
2.从科任老师处获得。班主任应该多和科任老师沟通交流,了解不同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了解不同学科班级的学习情况,对班级做全面的了解。
3.与学生交流、座谈。在家长会前,班主任可以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班级的一些现象和学生思想动态,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当然,最好能与部分家长提前沟通,了解他们在家长会上最想听到什么内容。
班级成绩的汇报分析是家长会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分析本学科的成绩,还要和各科任老师沟通,对各科成绩进行掌握。老师要科学分析每次测验成绩,分析一个学生总体水平及各科学习情况,既要做横向对比,更要做纵向分析,看其是否付出了努力,是否有进步。
1.共鸣与思考
每一次家长会的主题,班主任都要细细斟酌和分析,根据前期收集的资料情况,和当下的班情、学情及班级中存在的问题来确定。主题选择时,还要考虑什么话题、何种方式易于让家长接受,容易引起共鸣,唤起家长对孩子当前的成长问题的思考。
2.阶段分析
一般小学低年级注重养成习惯教育,小学中年级重在养成教育的巩固;高年级重在小初衔接;中学阶段注重引导家长,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保持心理健康、正确看待两性关系等。
家长会不应该只是班主任一人的“独角戏”,而应是老师、家长、学生的多方参与。
1.家长代表分享交流。家长会前,教师可根据本次家长会的主题,确定一至两名家长代表做交流。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应具有代表性,交流内容要符合本次家长会主题;家长应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班主任应与家长代表充分沟通,对交流内容要心中有数,必要时可看看其发言稿,提出修改意见。
2.学生策划主导。让学生自己组织策划家长会,邀请父母来分享成长点滴,不仅能让家长会变得具体可感,还可以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其乐融融,充满乐趣。
3.家长会变茶话会。家长老师围在一起,圆桌式对话,干果水果茶水一应俱全,就像老朋友聚会一样,打破老师和家长的隔阂,平等对话,共同商讨。
家长会前,可以做好两份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
家长会上家长的认真度,直接决定了他们回家后与孩子沟通的心态和教育的效果。
1.在家长会前,做一份家长会的学生问卷,让学生来确认并客观评价父母在家长会上的认真度。
2.在家长会后,给家长发家长问卷,请他们以无记名形式反映自己真实的感受和看法。
3.会后第二天,回收两份问卷,对内容进行整理汇总。针对特殊学生,可以多和家长沟通,肯定其进步,反馈学生近期出现的问题,提供具体解决方法。
这些小细节更暖家长的心
1. 会前给家长发送温馨邀请函
2. 每个学生为家长制作感谢贺卡或撰写感谢信
3. 制作姓名卡贴,贴在书桌左上角,方便家长找到自己孩子的座位
4. 播放班级学习、活动的照片,条件允许可以制作并播放一些班级的视频
5. 设主持人和接待员,门口设置签到处
6. 美化教室环境,营造友好的家长会氛围,可为家长准备茶水和供翻阅的资料,家长到来后,热情接待
家长会上班主任教师不应该做的事
1. 不应采取说教的形式。老师和家长应该是平等的,整个家长会的氛围应该是和谐共荣的。
2. 会上不要点名批评任何一名学生,要对事不对人,让家长自己理解。个别学生的问题班主任可以会后单独找家长谈。
3. 不要责备家长。可能会有个别家长存在迟到、抽烟、大声讲话等不礼貌行为,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过分责备,在合适的时机低声提醒就好。
4. 不要抱怨工作。抱怨工作是家长会的一大忌,“现在工作真难做”“老师真不好当”……可能只是老师的一句无心的话,可是却会大大降低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