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节课的小差
江苏省仪征中学语文组 钱慧颖
周末看班,准备期中备询,我得以有一整节课的机会,坐在高一14班的教室里开小差。
在学校上班七年,五楼至二楼的教室我都待过,今年第一次有机会在一楼的教室里上课。
高一14班,在教学楼东侧的一楼。一楼的视野不及高层的开阔,但景象却也别有一番情致。坐在讲台上,看14班的窗外,视野所及的地方有一方小天地,以前很少留意,今天却也另有发现。依着教学楼是一块小草地,草地上有几株高大的松树。与教学楼一条小径之隔20米开外的砖红色建筑是学生宿舍,掩映在小径两旁的绿树里,砖红色的宿舍楼格外好看。紧挨着宿舍楼西边的是一片小竹林,从讲台上抬眼望去,刚好能看到竹林中的一条小路。路很窄,只能容一人行走,我来学校的几年间也只走过一次;路很短,看着藏在竹林中的路那头的亮光,我可以隐约看到竹林那边的景象。
南方的冬天不比北方冬天的萧瑟,绿色植物虽不活泼了,却也依旧葱葱郁郁。校门口的几株鹅掌楸是在预告着冬天的来临的,大片的叶子飘落,尤其是在这一场突然的冬雨过后,叶子几近落光,裸露着光秃秃的枝丫。但除此之外,其他的植物都在向我彰显着满满的生气。这一方小天地里,带着南方冬天特有的温润和生机,一同展现给我。这便是我视野中的一方小天地。
我眼前的这两株松树,看样子年龄不小了,我猜想它们定是一路随仪中新校区的落成而来,在这里至少挺立了十几个春秋了。站在五楼,看到的是松树的树尖,鸟儿从树梢上轻轻地掠过,树梢随鸟儿跳跃的节奏轻轻地摆动,或起风时,叶随风摆动。一楼能看到的是松树坚定的树干,挺拔直立,树皮鳞鳞,耐住风霜。两株松树间间隔十米有余,树枝交互近能握手,随风摇摆,有时枝叶相缭,真似好友摆手。
有几次自习我也盯着窗外出神,而每次勾起我注意的,总是先起于那几声鸟啼。鸟儿们在树间嬉戏跳跃,欢快地起飞,欢快地鸣叫。都说鸟儿也会哀鸣,我却从未听出它们的叫声里有哀伤。它们从不管学校上课或是下课的铃声何时响起,它们总是想唱就唱,想叫就叫,课上从这棵树跃到那棵树上,真真是淘气的孩子。我在想,上课走神的孩子盯着窗外看,是不是也在羡慕鸟儿的自由。
我不熟悉啄木鸟,可我却真看见一只黑头、灰羽、长黑尾的鸟在松树枝干上啄虫子吃,它轻盈跳跃,从树干上端跳着往下,比孩子们课间跳兔子舞还要轻快愉悦,“left,left,right,right,go,turn around,go,go,go!”
我读汪曾祺的《人间草木》,记得其中他曾提到自己为鸟哭过一次。文中这样写道:“我为一只鸟哭过一次。那是一只麻雀,或是一只癞花。也不知从什么人出的来的,欢喜得不得了,把父亲不用的细篾笼子跳出一个最好的来给它住,配一个最好的雀碗,在插架上放一个荸荠,安了两根风藤跳棍,整整忙了一半天。第二天起得格外早,把它挂在子紫藤架下。正是花开的时候,我想那是全园最好的地方了。一切弄得妥妥当当后,独自还欣赏了好半天,我上学去了。一放学,急急回来。带着书便去看我的鸟。笼子掉在地下,碎了,雀碗里还有半碗水,‘我的鸟,我的鸟呐!‘父亲正在给碧桃花接枝,听见我的声音,忙走过来,把笼子拿起来看看,说,‘你挂得太低了,鸟在大伯的玳瑁猫肚子里了,’哇的一声,我哭了。父亲推着我的头回去,一面说‘不害羞,这么大人了。’”
我同情那只小鸟,不仅没有自由,还命丧猫嘴,也理解汪先生彼时的心情。孩子总是有这样一种恻隐之心的,他们天真善良,他们为失去一只玩伴而伤心落泪,又可惜,又懊悔,早知道就挂得高一些,也许鸟就不会死,是自己害死了一只小鸟。我小时候养过一只小鸡,冬天从校门口买回来,带它挤公交,装在纸袋里,护在怀里,生怕挤伤了它;看它瑟瑟发抖,就把它放在暖气片上给它取暖;怕硬米粒它吃不动,就挑软糯的米饭喂它,就这样小心翼翼地惯着。没想到一夜睡醒起来,它竟蹬了腿,闭了眼,我哭着用手指戳它,想让它站起来。母亲只说它休息了,让我先去上学。待放学归来,见它被放在垃圾袋里,仍未醒来,我又大哭一场,这才默认它死了,还把它带到楼下的花园中埋了。现在想起这件往事,我不由得觉得好笑。笑自己当时的天真,也笑自己过了年纪,再也不会天真地做这样的傻事。
我想得出神,猛地想起还在备询,抬头看坐在下面的孩子们,有一两人已经复习得太投入,睡着了。我需要去转转,扰一扰他们的清梦。
丰子恺先生写《送考》,感慨孩子们被考试压得无心观察生活。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孩子们的情况难道有所改善?现在的孩子于考试,不也是一样的心态吗?做教师的,总在孩子们身上加上繁重的课业砝码,每科老师都在加砝码,力求学业天平的平衡,又有谁真的想过天平本身的承重是多少?可这真的是教师的无奈。
我羡慕大城市的孩子们,可以享受素质教育的成果,记得南京十三中曹勇军老师说过,在风和日丽的时候,他带学生登上明城墙,沐风赏景,谈天说地,智慧交锋,唇枪舌剑,一堂作文课成矣。我怀念我上学时,有农课,走进农家田地,认识花生原来不长在树上,而是结在土里,再读《落花生》,深有感触。可现在的孩子们,只能在有限的一方小天地里,尝试靠读万卷书来感慨人间百态,缺了“行万里路”,孩子们读的“万卷书”,似乎总有点缺憾。
我们几个语文老师聚在一起讨论今年教书的感受,我的感慨是,很多时候,班上找不到几个插话的学生,孩子们对于书籍和生活都知之甚少的。他们总说没时间去发现生活和书籍中的美。我的小班长在课间和自习课上看《平凡的世界》。我既开心,又紧张。开心的是,我推荐给大家的书,他醉心于其中,认真读了;紧张的是,我怕他看小说投入太多经历,会影响日常的学业。我有几天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作为语文老师,对于阅读我不应该阻止,可作为班主任,我又要向成绩妥协。我是怎么了?
我从不敢否认考试制度存的合理性,毕竟对于像我一样,且绝大多数像我们一样的平凡人家的孩子来说,考试是一条公平且有希望的出路。然而当孩子们醉心于考试而又不愿睁眼看看这世界、这生活的时候,我又为之而悲哀、忧虑。
最近,三十岁的我平添了许多的白发,或许真的是操心的太多,杞人忧天了。也许正如古语所说“船到桥头自然直”,也许又如这窗外的松树一般,时候到了,它也可以挺直的。 下课铃响了,喝口热水,暖暖心,出去吹吹冷风,告诉自己,要宽宽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