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十行书——土母帖

书家:李建中(宋) 纸本 墨笔31.2*44.4厘米
此帖用笔中锋,行笔沉著稳重,法度严谨,深得欧书神韵。结体凝重,字形以纵长为主,因势纵横,功力娴熟。李建中(945~1013),字得中,自号岩夫民伯。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天下第九行书——松风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书家:黄庭坚(北宋) 纸本 墨笔32.8*219.2厘米
《松风阁诗》29行,共153字,为黄庭坚所做七言诗并撰写。松风阁位于樊山灵泉寺附近,为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一日黄庭坚与朋友游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听松涛阵阵,灵感一现,即成诗篇。
此诗作于公元1102年夏历九月,通篇书法风神洒荡、笔热遒逸,是北宋黄庭坚晚年最著名的行书代表作。释文:松风阁。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我来名之意适然。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晖为我妍。野僧(早)旱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钓台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天下第八行书——蜀素帖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书家:米芾(北宋) 绢本 29.7x235/全卷29.7x560厘米
《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十大行书中排名第八,被誉为中华第一美帖。此幅书于哲宗元祐三年,为米芾自作各体诗八首,共计71行658字,署溪堂米黻记。
天下第七行书——张翰帖

书家:欧阳询(唐) 册页 纸本 墨书 25.1*31.7厘米
《张翰帖》原属《史事帖》,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存世四件墨迹之一,十分珍贵。此帖的书法特点是字体修长,笔力刚劲挺拔,风格险峻,精神外露。对开有瘦金书题跋一则,是宋徽宗赵佶在赏鉴之余写下的心得。他评此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并指出欧阳询“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这段评语对我们欣赏《张翰帖》以及其他欧体书都是极为重要的。此帖为唐人钩填本,笔墨厚重,锋棱稍差。
天下第六行书——蒙诏帖

书家:柳公权(唐) 手卷 纸本 墨书 26.8x57.4厘米
此帖传为柳公权写的一通信札,告诉对方自己年老体衰,能力有限,虽然有个闲官职位,可也不能为别人办什么大事,请谅解自己的难处。
南宋所刻《兰亭续帖》中收有《翰林帖》(或称《蒙诏帖》),其文曰:“公权年衰才劣,昨蒙恩放出翰林,守以闲冷,亲情嘱托,谁肯响应,惟深察,公权敬白。”据文意推测该帖应写于文宗时柳氏任翰林院书诏学士期间,而本帖中的“出守翰林”在文辞上不符合当时居官者职守的称谓,因此可能是宋人据《翰林帖》的大意写出。书法的前四行用笔较雄畅,结字亦尚稳妥,而后几行用笔逐渐瘦薄,结字多松散,末行的“权”字笔画也不成结构,与柳氏遒媚劲健的书风悬殊较大。种种迹象表明,本帖非柳书,乃是宋人仿本。
天下第五行书——韭花帖

书家:杨凝式(五代十国) 手卷 纸本 26x28厘米
无锡博物馆藏。释义: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状。杨凝式,字景度,唐末五代书法家,有“长于歌诗,善于笔札”之赞誉。
天下第四行书——伯远帖

书家:王珣(晋) 手卷 纸本 墨书 25.1x17.2厘米
“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此帖是晋王珣(350—401年)写的一封信。
此帖与陆机《平复帖》为现今仅存的两件晋代名人法书。此帖风神俊朗,潇洒流利,在王氏家族书风的基础上自具面目,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