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认为学一样东西,肯定是越快越好,但事实并非如此,尤其在学钢琴方面,学习的速度越快并不一定代表学的越好。 郎朗的父亲就曾问过朱雅芬老师:“为什么一起学的孩子都弹到这几个曲子了,练到这几本书了,我们的进度会不会太慢了?你看郎朗这么聪明,为何要压着他一直弹低程度的基础练习呢?” 当时朱雅芬老师只回了一句:“学钢琴急什么?将来有你快的时候。”没错,学钢琴千万不能图一时之快,一定要帮助孩子打好基础,才能让他后来居上。 在当今社会,有一些急于求成的家长和不负责的钢琴老师,让孩子追赶“一年过三级,三年过十级”的考级速度,让孩子去追求一纸证书,到最后却害苦了孩子。就好比揠苗助长,影响了幼苗的正常发育,到最后也结不出丰硕的果实。 常言道一叶知秋,学钢琴亦是如此,一个良好的开端往往能决定良好的结果。在学琴方面,慢慢地打好基础,踏踏实实地将基本功吃透,就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虽然看似进度缓慢,实则厚积薄发,等待着将来的蓬勃发展。 那么基础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打好基础对孩子那么重要? 基础意味着攻克难题 首先读谱是基本功,乐谱上的任何一个音符、休止符、临时升降记号等等,都需要去研究吃透,同时读谱也是一个难题,有不少孩子不愿认真读谱,导致后来学高级曲目的时候倍感吃力。因此孩子必须在一开始就养成读谱的习惯,攻克读谱这一道难题,不要让读谱成为以后学琴的绊脚石。 其次,钢琴的技术难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掌握的,必须要花时间钻研,而这些钻研的技巧往往隐藏在基础里。正所谓熟能生巧,基础打得越牢固,就能越快地攻克难题 基础意味着培养习惯 对于孩子而言,学钢琴令人厌倦的时期恰巧是打基础的时期。一开始,孩子会被将来能够演奏自己喜欢的乐曲所吸引,但完全不了解练琴时候的枯燥。因此只要孩子熬过“三分钟热度”,熬过学基础的枯燥时光,并且还能坚持下去,养成每天自觉练琴的习惯,那么这份对钢琴的热爱才是持久的。要知道兴趣可能只是一时,但习惯往往能伴随一生。 基础意味着鉴赏能力的提升 学钢琴的基础不止是学习演奏技巧,还有对音乐的基本鉴赏能力。一位负责的钢琴老师会引导你聆听各种名家演奏,你会从中发现自己的品味偏好,以及如何鉴赏一首钢琴曲。只会弹不会听的钢琴演奏者称不上是一位优秀的演奏者,所以基础打好后,当你自己弹奏同一首钢琴曲时,会发现自己与名家的差距,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这样也是一种进步。除此之外,基础还意味着指法、琶音等重要的东西,在练琴的时候尤其是初级阶段,手指的基本练习必不可少。所以当孩子一开始进度缓慢的时候,千万别着急,打基本功本身就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的基础练习后,孩子才能将许多知识吸收进去并再难忘记。牢记,学钢琴永远是一步一个脚印,只有一开始慢慢坚持下去才能等到后面进步神速的时候。毕竟在钢琴界流传着一句话:“对于学习钢琴而言进步最快的孩子,往往是一开始进度最慢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