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哪些酶的化学本质是RNA?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3-01-11
 

浙科版教材上说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发现极少数特殊的酶是RNA,现在我们称这类酶为核酶(ribozyme)。 那么哪些酶是RNA?
现在根据资料,在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的转肽酶就是核酶。
【转肽酶: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肽键的形成具有必须的作用。转肽酶识别特异多肽,催化不同的转肽反应。大肠杆菌的肽酰转移酶由50S亚基上的23S rRNA承担】
自然界中大部分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但是,也还必须注意到,有些RNA分子也具有催化能力,我们称这些本质为RNA的酶为核糖酶,有时也称为RNA。它们很适于去识别并转化单链核酸,因为它们与所作用的核酸底物享用着共同的碱基配对语言。
与酶(enzyme)相比,核酶的催化效率较低,是一种较为原始的催化酶。
 核酶主要指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RNA,亦称RNA催化剂。核酶是1982年,Cech等研究原生动物四膜虫rRNA时,首次发现rRNA基因转录产物的I型内含子剪切和外显子拼接过程可在无任何蛋白质存在的情况下发生,证明了RNA具有催化功能。为区别于传统的蛋白质催化剂,Cech给这种具有催化活性的RNA 定名为核酶。
 1983年Altman 等人在研究细菌RNaseP酶时发现,当约400个核苷酸的RNA单独存在时,也具有完成切割rRNA前体的功能,并证明了此RNA分子具有全酶的活性。随着研究的深入,Cech发现L-19 RNA 在一定条件下,能以高度专一性的方式去催化寡聚核苷酸底物的切割与连接。核酶可以识别底物RNA的特定序列,并在专一性位点上进行切割,其特异性接近DNA 限制性内切酶,高于RNase酶,具有很大的潜在的应用价值。
 核酶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只有蛋白质才具有催化功能的概念,为此,Cech和Altman也因此获得了198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自然界中已发现多种核酶,目前主要有四种核酶能用于反式切割靶RNA:四膜虫自身剪接内含子、大肠杆菌RNaseP酶、锤头状核酶和发夹状核酶。
 核酶的具体作用主要有:
1.核苷酸转移作用。
2.水解反应,即磷酸二酯酶作用。
3.磷酸转移反应,类似磷酸转移酶作用。
4.脱磷酸作用,即酸性磷酸酶作用。
5.RNA内切反应,即RNA限制性内切酶作用。核酸内切酶可以催化水解多核苷酸内部的磷酸二酯键。有些核酸内切酶仅水解5′磷酸二酯键,把磷酸基团留在3′位置上,称为5′-内切酶;而有些仅水解3′-磷酸二酯键,把磷酸基团留在5′位置上,称为3′-内切酶。能专一性地识别并水解双链DNA上的特异核苷酸顺序,称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当外源DNA侵入细菌后,限制性内切酶可将其水解切成片段,从而限制了外源DNA在细菌细胞内的表达,而细菌本身的DNA由于在该特异核苷酸顺序处被甲基化酶修饰,不被水解,从而得到保护。
按照这样的说法,R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化学本质就是RNA。
与一般的反义RNA相比,核酶具有较稳定的空间结构,不易受到RNA酶的攻击。
更重要的是,核酶在切断mRNA后,又可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它的mRNA分子。
天然核酶可分为四类:
(1)异体催化剪切型,如RNaseP;
(2)自体催化的剪切型,如植物类病毒、拟病毒和卫星RNA;
(3)第一组内含子自我剪接型,如四膜虫大核26SrRNA;
(4)第二组内含子自我剪接型。
利用反义技术研制的药物称反义药物。反义药物作用于产生蛋白的基因,因此可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传染病、炎症、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等。与传统药物比较反义药物更具选择性及效率,因此也更高效低毒。基于上述特点反义药物已成为药物研究和开发的热点。而且反义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生物科学的基础研究。
随着对核酶进一步研究,人们还人工合成了一些具有催化活性的DNA。
目前,并没有发现有天然存在的催化性DNA。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