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三模分析之附加题分析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19-05-09
 

附加卷

22题(江都大桥高中 祝小兵)

抽样均分:3.6分,最高分4分,最低分0分。

1.原题再现: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2.参考答案:不过稍有系统之词而并失词之性质者也以东方古文学之国而最高之文学无一足以与西欧匹者此则后此文学家之责矣

3.命题方向:本题是文言文阅读中的断句题,突出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能力。

4.问题分析:

1)断句不当,主要错误是在“者也”之间停顿和在“最高文学”前停顿。

 

 

2)有少数学生停顿超过4处。

5.教学建议:

1)掌握断句技巧。读文段,通文意;标名(代)词,定主宾;看虚词,找位置;明语法,辨句式;依总分,定句读。

2)注意文章的体裁和语言风格;

3)训练语感,提高断句的准确性。

 

23题(江都育才  李秀芳)

抽样均分:1.1分,最高分2分,最低分0

1.原题再现:《桃花扇》是     代文学家         (人名)创作的传奇剧本。(2分)

2.参考答案:  孔尚任(每点1分)

3.命题方向:本题是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

4.问题分析:该知识点本不生疏,但考生在复习时可能对明清时期的作家作品有所忽略,所以记忆不牢靠,呈现以下问题:

①很多学生将《长生殿》的作者洪昇与《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混淆。

 示例:

 

②虽然写出是孔尚任,但却记不清朝代,写唐、宋、元、明朝甚至还有周朝的大有人在。

 

③虽然知道朝代及人名,但把人名写错的不计其数,当然也有朝代也不知。

 

④缺乏基本的文化素养,一窍不通,胡说八道。

 

 

 

5.教学建议: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工程浩大,各朝代代表作家作品,都要复习到位,不要厚此薄彼,存有侥幸心理。

 

 

24(江都中学 于洁)

抽样均分:1.96分,最高分4分,最低分0分。

1.原题再现:24.材料中,作者认为后代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4分)

2.参考答案:

   1)发展叙事文学,注重人格刻画;(2)强化理论系统,能与欧洲文学相当。

3.评分细则:

   1)发展叙事文学1分,注重人格刻画1分

   2)完善或者强化系统之词,可给1分

   3)与欧洲文学匹敌或者达到相同的水平或者媲美,可给1分

 4.满分示例:   

5.命题方向:本题是附加阅读材料中中关于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概括题目。突出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与信息概括能力。

6.问题分析:

1)概括不力

示例信息不全。

2)理解不准。部分学生审题出现偏差,问的是文学家的责任,学生答成文学存在的不足

7.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审题意识,要学会转化答案。

2)引导学生学会分层概括,善于从文本中圈画关键信息,将有用信息为我所用,然后倚船下篙,整合信息。

3)引导学生增强规范答题的意识。标注序号、合理分点、清晰卷面等规定动作必须切实落实到位。

 

25题(邵伯高级中学 倪文)

均分:2.2分,最高分5分,最低分0

1.原题再现: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关羽与黄盖大战时,见黄盖跌下马来,但不忍心加害。次日,黄盖诈败诱惑关羽追赶,为报不杀之恩,只射中关羽的盔缨。

  B.《兔与猫》通过兔的出现和消失等曲折的故事情节,表达了作者对弱者的同情,对随意欺凌弱小者的憎恨;流露出作者反对无原则“修善”的主张。

  C.《家》中,觉新发现“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使他既信服新的进步理论,又顺应旧的环境生活,这终究让他觉得自己是个完全矛盾的人。

  D.《哈姆莱特》中,在与伶人约好次日上演《贡扎古之死》后,哈姆莱特自问“我是一个懦夫吗”,表明他在警示自己不能忘记为父报仇。

  E.《欧也妮·葛朗台》中,被查理抛弃的欧也妮独自承受痛苦,依然宽容地对待查理,拿出巨款替查理还清了父债,成全了他与贵族小姐的婚事。

2.参考答案:ACA项,不是黄盖,应是黄忠;C项,觉新并没有觉得自己是矛盾的人。)

3.命题方向:本题考查对考试范围内的名著相关人物、情节的理解。一项得分2分,两项得分5分。

4.问题分析:学生大多数误选D项,表明对正确选项《家》中觉新的形象理解不够准确和深入。

5.教学建议:

回归原著,让学生阅读时做要点笔记,尤其关注重要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关系梳理和情节进展中的细节把握,需要对关键人物形象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强化记忆。

 

26(1)(大桥高级中学 王倩)

均分:2.1分,最高分5分,最低分0

1.原题再现:26(1)《红楼梦》第三回中,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 ,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第十七回中,贾政听了道:“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终是不读书之过!”黛玉、贾政都称宝玉为蠢物,表明他们对宝玉各有什么看法?请加以说明。(6分)

2.参考答案:黛玉误信母亲和王夫人的话,认为宝玉不务正业。贾政认为宝玉不识清幽气

,显得俗气,没有鉴赏能力。

3.命题方向:本题考查对考试范围内的名著相关人物、情节的理解。

4.问题分析:

①部分学生对名著内容不熟悉:黛玉这句话出自《红楼梦》第三回,此时宝黛二人并未见面,谈不上摔玉,更谈不上对宝玉的关心、喜爱、昵称之类的;贾政这句话出自“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政说的这番话是接着宝玉的“不及‘有凤来仪’多矣”,从答案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不熟悉这点;

示例①:对情节不熟悉

 

②审题能力不够:题目问的是“看法”;第一点从题目表述也可以看出宝黛二人并未见面;第二点学生大多答成贾政对宝玉的满意但故作怒斥状,对宝玉无心仕进的愤怒等,而题目中问的是称宝玉“蠢物”的看法,考试受思维定势影响,并未仔细分析题目。

示例②:对情节不熟悉且审题不准

 

③采分意识不够:黛玉未见宝玉,却对宝玉有了不务正业的印象,原因要提及;

示例③:得分点意识不够,黛玉对宝玉印象的原因没有提及。

 

④答题不够规范:部分学生在区域外答题,有考生在两道线之间加一道线答题。

示例④:补充的内容未被切入

示例⑤:加了横线,语言啰嗦

 

5.教学建议:

①尽可能地再翻《红楼梦》,进一步熟悉次要人物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的次要情节;

一定要学会审题,加强审题意识;

注意答题语言的组织,看分、看空组织答案。

 

26(2)题(丁沟中学 顾丽娟)

抽样均分:2.64分,最高分4分,最低分0分。

1.原题再现:《茶馆》第三幕中,康顺子说:“我在外边也混了这么多年,磨练出来点了,谁跟我瞪眼,我会伸手打!”这句话暗含了她哪些人生经历?表现了她什么品质特征?(4分)

2.参考答案:人生经历:①满清末年,被卖给老太监庞总管作老婆;②满清灭亡,老太监被饿死后,到王利发的茶馆打工。

品质特征:①吃苦耐劳;②敢于抗争(正直勇敢、不畏邪恶)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