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推荐】建筑案例欣赏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2-12-08
 

                       建筑案例欣赏——学校——深圳坪山区日新小学


分享至

当物质文明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精神文明的修养也要跟上。近几年深圳特别重视文化教育的培养,在引进高校的同时,一所所中小学也拔地而起。教育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


成长的嫩芽

学校不仅是教育的承载空间,更是学生童年的记忆空间。带着这样的初衷,设计师给日新小学构建了一个建筑形式上的环,更是孩子生长记忆的环。希望孩子们在环形秩序下的校园里发现,探索,成长。


思维的圆环

项目概况

位于坪山街道的日新小学,占地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简洁的外表和秩序的空间,为这个城中村增加了新的活力。孩子们可以在活泼,轻快的乐园里边学习,边成长。


校园鸟瞰图夜景

随着教育改革对校园空间提出更高的要求,寻找一个耦合学生成长与学习的建筑形式语言是本次设计的初衷。


校园轴测图

学校环境与场地

基于对空间活力的考察与思考,建筑师不仅要考虑红线内各建筑体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更要策略性得处理校园与城市街区的关系。通过对空间的充分利用,创造出全时段,多层次的学习与生活交织的空间场所。


校园主入口


校园西北角街景

设计构思——“环形秩序”

建筑师意图打造一个“活力环”的校园秩序。这种秩序让学习与生活相互有机的融合,给校园增添更加深刻、更加温馨、更加人性化的文化内涵。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诸如:读书、思考、奔跑、打闹等各类行为,都能够诉诸与开放、复合的“活力环”之中。而环形的空间在动线上又能够串联:阶、院、桥,层,窗等多种组合形式的乐园。


生成分析

院:内化秩序

半围合的教育空间视之为“院”,营造出高效、集约的书院气息。


院落空间



中心庭院小剧场

内向的庭院可以让建筑的尺度更加亲切舒适,也是课间活动与教学空间的联系与过度。孩子们更容易自发的代入空间体验。为了让超出孩子们身心尺度的建筑体量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消解,建筑师在内院之外增加了大量的室外平台、廊道及走廊等元素,让孩子们在日常穿行的过程中避免不良气候的影响。


北侧庭院与漂浮的“盒子”


北侧庭院和连廊


三层活动平台

桥:线性的焦点

空中连接不同组团的廊桥视之为“桥”。当孩子们在不同教学楼之间穿梭,从高处向下看时,会得到一种身心上的愉悦感。同时“桥”也是校园空间中的视线焦点。


教学楼之间的风雨连廊


四层连桥

层:集约与漂浮

立体复合的架空层视之为“运动层”。即可向下聚合多种丰富有趣的底层娱乐空间,又可向上衔接漂浮的教学班级。垂直维度的有机联系创造出孩子们的“底层成长,上层学习”的空间秩序。


功能分区


底层活动空间


负一层的风雨操场

阶:成长行为发生器

应对垂直高度差而生的过度空间视之为“阶”。具有仪式感的阶梯,是学生的精神空间,也是学生,家长,老师共同会议的空间载体。“阶”承载着孩子们成长的多种可能性。


次入口台阶


次入口二层平台


图书馆

窗:内外沟通的眼睛

连接室内外空间的媒介视之为“窗”。窗从功能上平衡了阳光、空气和雨水。在形式上,简洁的里面语言增强了校园印象的整体性和秩序感。


沿街立面


西侧外立面


风雨连廊采用了半透明聚碳酸酯板

结束

希望孩子们在环形秩序下的校园空间里发现,收获;无论过去,现在与未来。


校园鸟瞰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