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体育教学中讲解与示范的心理学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2-11-17
 

  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讲解与示范是服务于这一任务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中的讲解与示范正是教师把动作的方向、路线、速度、幅度、强度以及结构原理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观察形成相应的动作表象及其概念,以便通过练习,模仿所学动作,形成某种运动技能。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教学始于教师的讲解与示范,终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其中间环节是学生的观察和练习。在此过程中,涉及到一系列心理学问题,本文拟就讲解与示范的心理学问题提一些粗年第期浅的看法。
一、感知与动作表象
  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在头脑中所产生的反映。而表象则是感知过的客观事物在头脑中保留的形象。学生在学习掌握任何一个技术动作时,总是始于对动作的感知,然后根据动作感知所留下的视觉动作表象并结合自己已有的动觉经验加以模仿或自身操作,再通过教师语言评价的外部反馈与自身操作练习的本体肌肉活动反馈,逐步形成视—动结合的动作表象,以此来控制、调节、支配自身的肌肉活动。掌握运动技术的心理实质在于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并使之上升为动作概念,讲解示范的作用正在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视觉动作表象。因此,教师应正确地运用讲解与示范。
(一)与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相联系
  知觉是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与在以往经验中所形成的暂时联系的巩固和分化程度有关。因此,教师在讲解时要力求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符合学生的认识程度。讲解示范时多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便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与以往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如教师在讲解一列横队向左右转成一路纵队走的队列时,可比喻成打开或合上一页书,教师在教单杠“骑上”动作时,可将穿腿向前下伸和两臂同时压杠动作称之为“穿裤子”。当然,对于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学生,讲解时不妨穿插些生理、力学等道理。
示范也是这样,如示范一列横队向左右转成一路纵队走时,教师可两臂侧平举进行示范。这样的讲解示范既能指出事物的本质和技术关键,又与学生的生活常识相结合,生动形象,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
(二)充分利用听、视觉的相互关系
  讲解是刺激听觉器官,示范则是刺激视觉器官。体育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听、视觉器官在感知和表象中的作用,提高感知效果。有人作了这样一个实验,一把学生分成三组,识记十多张图片。第一组只看不听,第二组只听不看,第三组边听边看,然后检查这三组学生对图片内容的记忆程度。结果发现第三组学生的感知效果最好,表象最深。教师讲解时必须注意通过语言揭露直观教材不够完备或不能表示的特点和内容,使学生在知觉直观教学时,透过现象理解它的意义,获得科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示范,可以补充语言所不能描述的内容,使抽象的东西通过教师的示范将它在时间、空间上的特点表现出来。
二、心理活动的指向、集中和心理定势
  所谓心理活动的指向是指心理活动选择反映对象的范围,而集中是反映对象的深刻程度。体育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同一内容的教学,由不同的教师去执教,有时效果的差异很大。如有威信的教师,其教学效果较一般的教师要好。究其因,在于学生的心理活动选择反映对象的范围和深度不同所造成的。
  教学活动中,学生总是对教师的讲解、示范进行评价、区分类型。哪种思想深刻,观点新颖,条理清晰,语言生动、简沽,示范优美,即恰到好处的讲解与示范,能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情绪高度兴奋反之,语言贫乏,观点错误,条理紊乱,示范动作不熟练,不准确的讲解与示范,对学生无疑是一种惩罚,学生注意力分散,情绪低落,心理上充满了厌恶与抗拒。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很自然地分成不同类型优秀……尚可……糟糕。同时,他们注意力所反映的范围和深度也被训练出与此相对应的不同类型主动配合……若即若离……抗拒。
  因此,教师教学中的讲解与示范应该拥有一定的标志,帮助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这种标志,心理学上称之为“定势”,它是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和心理趋势,它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状态。体育教学中,讲解与示范的心理定势方法有:
1.仪表定势
  仪表虽然不属讲解、示范本身的间题,但对讲解、示范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体育教师应表现出青春的活力与健美,所以课前应检查自己的服装、仪表。切忌挽袖、敞开拉练、头发蓬乱。或讲解示范时搔头摸耳,手舞足蹈。
2.语言定势
  讲解动作、指导练习时,语言应明了、通俗、形象、简洁,应避免说错字,讲粗话或辱骂学生。语流的速度要与学生的心理节奏相适应,尽量克服方言的影响,如果在讲解时运用小黑板,教师再有一手漂亮的书法,画出优美的草图,则更能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
3.动作定势
  体育教学中的动作应当包括课堂举止和示范动作。教师的课堂举止应落落大方,示范动作定势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准确、优美、轻松,这样的示范能引起学生跃跃欲试。如果在讲解示范时,教师能抬到好处地运用手势、姿态、表情、眼神,便能更好地传情达意,增加感染力和诱惑力。
4. 情绪定势
  这在教学中是很重要的。情绪定势的基本要求应是充满自信和热爱。教师充满自信心,能使讲解示范更成功,正如美国作家爱默森所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此外,自信也会影响学生,学生的情绪往往是教师传染给他的,‘“我是胜任愉快”的信息,很快会转化成“教师是胜任愉快”的信息,尤其是在教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时,这点特别重要。
三、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奏
  讲解与示范还必须注意节奏,这种节奏要与学生的心理节奏相适应,使兴奋和林息交替进行,有张有弛,才能提高教学效果。那么,讲解与示范怎样才能做到有张有弛呢我们认为,正确地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能够调节心理节奏。
1.经常变换讲解与示范的节奏
  讲解与示范不但要求生动、有趣、形象、优关,还应该注意时间不能过长。过长容易产生疲劳。如果教师讲解、示范与不断变换的练习形式相结合,穿插其间,而每次讲解与示范又都提出新的要求,使大脑皮层中枢交替兴奋、抑制,互相诱导,相得益彰,同一教学任务目的表现出不同的练习形式,学生就不会感到疲劳、枯燥。
2.追求新意
  新颖的讲解与示范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反射,引起无意注意,从而调节心理节奏。
观点新。教师一方面不断地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一从中悟出新的道理,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处处做“有心人”,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借它山之石,了解、掌握技术的发展和动向。
事例新。新鲜的事例能使学生感兴趣。但是,低年级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的,高年级学生可能听起来如同嚼腊,男生感兴趣的,女生可能索然无趣。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区别对待,讲解与示范要符合学生个性特点和知识结构。
  方式新。是先讲解再示范,还是先示范再讲解,或是边示范边讲解,教师不能千篇一律,直线式的教学,给学生有雷同的感觉。例如,有位经验丰富的小学教师在讲解示范正面投掷手榴弹时,需要学生掌握两个动作要领一个是“背弓”,一是“鞭打”。这位教师用二尺左右白钊、木条,从衣兜里掏出一个乒乓球来,把木条弯成弓形,再将乒乓球放在弓背端,然后,他手猛一松,“曳”地一声,球飞出去了孩子们拍手打掌地笑起来。这时,老师解释说,“背弓”好象弯弓一样,弓拉得越满,球弹得越远。抽象的道理一下子讲清了。
  其次,教师不能“拖堂”。因为对学件反射,铃声一响,生物钟就自动地通知放松注意,进入休息状态,这时教师讲些什么,学生非但没听进去,有时甚至还会反感。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过程是不断地发生变化的,这一变化是随着教师、教材、教学环境以及学生本身的生理状况的不同而发展变化的。 教师如何通过有效地实施讲解与示范,来促进学生运动知识、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仅仅研究教材、教法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运用心理学的规律,研究教师、学生的心理状况,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并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