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学本课堂”建设推进“双减”政策落地
从2001年开始,成都西北中学实验学校(即成都市第43中学,下同)走过了从“教本”“生本”到“学本”的课堂改革之路。2016年,学校全面实施“学本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全程建设现代课堂新生态,形成了新的办学理念、建构了新的课程体系、采取了新的评价方式,全面提升了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们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以“智慧学本课堂”建设为抓手,努力建构“智慧学本”课堂新样态,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巧抓机遇,为“学本课堂”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2016年开始的“学本课堂”改革,经历了部分班级试点到全校推广的过程,综合学校校情、学生学情、学科特点,形成了校本化的“学本课堂”样态。2020年,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停课、复课后,学校深切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的重大作用,并紧紧抓住武侯区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的机遇,加快智慧校园建设,用于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
2020-2021学年,学校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等方式,对全体教师培训4次,对部分重点项目教师多次培训。对全体教师培训旨在让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从整体上得到提升,对项目教师培训则强调智慧学本课堂教学平台的熟练使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对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进行了20余次个别指导。
在硬件设施、网络要求与教师智慧教学水平提升的共同支撑下,学校开启了推进“智慧学本课堂”建设的探索。初一年级用极课大数据平台,其他年级用畅言智慧课堂教师系统,在秉持“学本课堂”课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基本理念上,探索教与学的变革。同时,在一些班级开设“畅言智慧课堂平板班”,师生使用屏蔽了其他应用软件的平板电脑上课,探索双线融合下“学本课堂”教学的实施路径。
为加强“智慧学本课堂”建设经验积累,学校每间隔一周开展“智慧学本”展示交流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语、数、英、物、化、政、史、地、生九大学科组组内推举优质课例,轮流进行全校展示,倒逼教师加强信息技术学习和智慧教育提升的同时,以点辐射面,加强各学科“智慧学本课堂”的建设。
为推进“智慧学本课堂”建设,学校申报了课题“城区初中学校开展智慧学本课堂建设的实践研究”,希望在专家引领下,让智慧学本课堂建设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取得突破。目前,该课题获得省、市两级立项。
精心组织,建构“三立三让”的“智慧学本课堂”操作模式
学校围绕立德、立学、立能的育人目标,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引领下,已经初步摸索出一种“三立三让”的“智慧学本课堂”操作模式。通过智慧教学系统向学生发布预习作业和资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预习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并及时上传预习工具单,提交反馈;利用信息化技术、跨平台多屏互动等方式,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团队学习和展讲对话交流,并通过后台数据采集,让教学变得更加精准;预录作业讲解微视频,学生第一次提交线上作业后,可自行订正,二次线上提交,大数据反馈学生作业情况,可以让教师进行差异化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智慧教育系统的应用使得“学本课堂”更加便捷、精准。“双减”背景下,学校实施的“智慧学本课堂”变革,让学与教都变得更加轻松与高效。
狠抓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向学科组“寻”亮点
开好一周一次的教备组长例会。学校坚持抓好“教备组长会”,每次会议都设有一个主题,坚持做好教学简报,把学科组特色“亮”出来,各学科组形成良性的学科比拼态势。如:语文教研组注重打造“阅读分享会”,从文本解读、自我剖析进行学科组内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数学教研组“生讲生学”试题解题讲题比赛,注重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数学思维和打造数学小老师的仪态;英语组做好英语演讲比赛,锻炼学生展讲能力和口语能力;物理化学组充分利用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科组的亮点特色层出不穷,将“双减”带来的挑战变为发展契机,全面提升教研组的教学合力。
组织好一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一丝不苟进行教学研讨、凝结智慧。集体备课落实校长督导制,即每个校长分管一个教研组,全程跟踪、参与、落实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和学科骨干为核心,备、上、听、评,形成不同梯次教师的专业成长模式,每周超前备课一单元——“集体备课个人确定初案—组内研讨确定学案和教案—公开课进行课例呈现—集中观察、集体研讨—总结反思”,形成集体备课智慧结晶,从而不停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实现“双减”政策下理想中的课堂样态,各备课组沉心于课堂,在每一次现场教学中寻找问题和答案,学校也积极邀请专家指导,为教师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
认真研究,通过加强作业管理提升作业质量
完善作业管理制度。一是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构建以班主任、学科组、年级组长、教务处为总协调的学科作业协商机制,协调各年级、班级学科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进度合理确定作业内容、形式和数量,进行内部协调,提前审核,统筹发布,规范作业布置,每周一进行作业公示。
二是建立学生反馈机制。设置班级作业协调委员(即各科学习长),按日收集班级作业布置及完成情况,促进教师根据学生作业状况及时调整,并切合不同的学生发展层次设置分层作业,实行分层布置、分层讲解,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三是建立教师试做机制。规定凡是要求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让教师在试做过程中了解作业的难易程度、所需时间、容易出错的地方和适宜的学生群体,杜绝随意布置作业的行为,避免将各种练习册、复习资料不加选择地作为作业使用,确保作业难度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且数量适当,提高作业的针对性。
四是建立作业评估机制。各学科组在周三集体备课时间,研讨作业的总量、作业内容、作业是否具有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以及作业、试卷的难度情况进行评估,不赶进度不超难度。
加强作业研究。要求学科组把作业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重点研究作业的育人功能、质量控制和科学设计等问题,提升组内每位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确保作业的设计、布置与评价符合本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
优化作业内容。要求作业设计注重科学性、选择性、趣味性和探究性,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创造思维。智能设计作业,以网络学习空间为纽带构建智慧学堂,优化作业推送和批改。借助智慧教学助手,自动生成学生自适应作业题本和错题本,让作业有的放矢。
推行年级教学捆绑评价。强化团队协作,把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学成绩或同一班级的所有学科成绩捆绑,不突出评价某一个教师或学科,进行整体评价,引导所有学科教师围绕作业设计与布置进行协商,确保作业精选优质,且学科平衡、分配合理,破解学科教师“竞相挤占作业”的问题。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得到了充分释放。我们将继续以“智慧学本”课堂改革为龙头,充分利用资源,拓展学习领域,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