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人体各个部位的温度还是不同。因为体表暴露部位的温度更易受外界气温的影响,一般说生理体温指的是人体内部或深部的温度,因为相比之下机体的深部温度比较稳定。下丘脑是负责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
虽然人体有自己的体温调节系统,也是有限度的,所以中暑和冻伤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体各处的温度测量体温要用体温计,最常用的还是口腔(舌下)和腋窝温度,口腔温度平均为37.2℃,腋窝温度平均为36.7℃。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随昼夜、性别、年龄、肌肉活动及精神因素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据研究,这种昼夜变化与人体的生物钟有关系。所以长期夜间工作的人,这种昼夜变化也随之改变。女性平均体温一般高于男性0.3℃。女性的体温还随月经周期而规律波动。
皮肤就像一层有弹性的天然屏障,将人体与外界环境隔开。天凉了,皮肤会感受到冷空气的侵袭,起一层“鸡皮疙瘩”;天热了,皮肤又会大汗淋漓,第一个做出反应。在皮肤及内脏上有外周温度感受器,就像“冷热敏感电子元件”一样,对冷热刺激特别敏感。
其接受到的敏感能将这种变化变为神经冲击,向中枢发放。中枢则及时做出反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体温平衡调节。当人们进入寒冷环境时,就会不自主地打寒战,通过这种方式的骨骼肌收缩,产热增多,是防止体温下降的重要反应之一。
同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慢,皮肤温度下降,加上汗液也减少,使身体向外界散热减少,维持体温恒定;反之,在高温环境里,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皮肤温度升高,加上出汗增多,加快散热。
除生理性体温调节外,还有一些行为性体温调节,比如多穿衣服、洗澡降温等行为。如果空气的温度比大脑和身体的温度低,那么吸入冷空气会迅速降低面部血液的温度、进而冷却大脑,甚至会改变血液的流动。
为此,科学家们解释了为什么人累了容易打哈欠。由于疲劳和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温度的上升,必须要通过打哈欠来降低大脑的温度,加快大脑状态的过渡,如从睡眠过渡到清醒状态。
但是如果人为地控制自己不出汗,反而会影响身体的正常机能。长期呆在空调屋,或是久坐不动、远离热环境而出汗少,就会对高温的耐受力会下降。成年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70%,青少年儿童的比例则更高,可见水分在人体内所占的重要地位。
如果一个人丢失水分达体重的4%以上,肌肉的工作能力就会下降;若失水量超过体重的10%,血液循环就会出现障碍;如果失水量超过了体重的15%,则会危及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