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具有生长板是儿童骨骼最大的特点,外力作用会影响生长板的厚度或造成骨骺分离;
②儿童骨外膜较厚且有力,骨折后出现骨痂速度快,并较成人明显;
③儿童韧带强韧,骨外伤易造成儿童骨骺分离,但不易造成关节脱位,薄的骨骺板有一定弹性,受外力影响,会在干骺端上轻微滑动;
④儿童骨外膜厚且强韧,不易撕裂,发生骨折移位,骨外膜的铰链作用有助于骨折的修复;
⑤儿童骨骼呈多孔状,柔韧度大,易受外力,较少出现压缩骨折。

“PRICE原则”是目前专业人员广泛认可的急性损伤操作处理原则,最佳处理时间是在24到48小时内,处理的原则有五个步骤:
保护固定(Protection)、休息制动(Rest)、冰敷患处(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

P=Protection(保护固定)
常用的冰敷方式:
①用冰袋或湿毛巾包裹冰块,置于患处冰敷。
简易冰袋的制作:在塑料袋或冰敷袋放入碎冰块,加入少量水,将袋口绑紧。
②化学冷敷随身包:冷敷包内含有两种化学囊,经挤压后使两种化学品混合,产生化学反应,达到冷却效果。冷敷包冷却时间较短,且只能使用一次,并有渗漏腐蚀皮肤的危险性。
C=Compression(加压包扎)
用弹性绷带包扎受伤部位,做局部压迫,可以减少内部出血与组织液渗出,也可控制伤害部位肿胀。
①使用弹性绷带做包扎压迫时,要以螺旋状方式平均施加压力,并从肢体末端往近端的方向包扎,缠绕到受伤部位时可以稍微增加压力。
②使用弹性绷带时要随时观察伤者的皮肤颜色,如果产生疼痛感、皮肤变色、刺痛等症状,应解开弹性绷带重新包扎。
E=Elevation(抬高患肢)
将受伤部位抬高(高于心脏),有助于积聚在受伤部位的组织液回流,避免受伤部位的过度肿胀。
可与冰敷、压迫同时实施。如有骨折发生,先使用夹板或石膏固定再抬高。

错误处理:直接贴上创可贴。
正确处理:
冲洗: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若伤口里面有砂石等杂物,应用消毒工具清理干净。
消毒:小的伤口,可用75%的酒精棉球清洁消毒伤口周围皮肤。消毒时要注意无菌操作,从伤口处向外周涂抹酒精处理伤口。
注意事项:若伤口较深,受伤严重,需尽快就医并注射“破伤风”针。

错误处理:立即按摩、热敷。
正确处理:
制动:首先要立即停止运动。
冷敷:24小时内用冰袋冷敷扭伤的部位。
包扎: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

①受伤后24小时内,不要做按摩或热疗。
②受伤24小时后,根据受伤的情况用外敷、按摩、热敷的方法,并及早进行扭伤关节功能的恢复性锻炼。

错误处理:拉伸、按摩直至肌肉松弛。
正确处理:
手指、手掌抽筋:
将手握成拳头,然后用力张开,又迅速握拳,反复几次,并用力向手背侧摆动手掌。
手臂抽筋:
将手握成拳头并尽量屈肘,然后再用力伸开,反复进行。
小腿或脚趾抽筋: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