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归纳】过敏反应有哪些常见类型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2-09-21
 

过敏反应,也叫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又称为变态反应(allergy),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根据超敏反应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将其分为I、Ⅱ、Ⅲ、Ⅳ四型。

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是:①由IgE介导,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引起的局部或全身反应;②发生快,消退亦快;③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少部分可发生组织细胞损伤;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如药物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

图片

Ⅱ型超敏反应的特点是由抗细胞表面和细胞外基质抗原的特异性IgG或IgM类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发作较快。如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Ⅲ型超敏反应是由抗原和抗体结合形成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后激活补体,并在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等效应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如Arthus反应、类 Arthus反应、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导致的肾小球肾炎等。

图片

Ⅳ型超敏反应是受抗原刺激产生的效应T细胞介导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性免疫应答。Ⅳ型超敏反应发生较慢,亦称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通常在再次接触抗原后24~72小时出现。效应T细胞主要包括Th1、Th17和CTL亚群。巨噬细胞在应答中除作为APC外,也是重要的效应细胞。如结核病、接触性皮炎等。

图片

——《医学免疫学》第9版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