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老师来点心理学】为什么说“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学习的脑机制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2-09-15
 

【老师来点心理学】为什么说“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学习的脑机制


一、青少年的睡眠状态
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发布的《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中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在这些人群中,以90后、95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睡眠问题最为突出。

作为一名高中学段的心理教师,我也常常需要面对有睡眠困扰的同学们。这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自己在主动压缩睡眠的时长。

记得一个周五的下午,天色阴沉,小琪来到心理辅导室,看见我,她满面愁容地对我说“老师,怎么办?我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晚上12点钟睡觉,其他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了,甚至有时连洗澡都顾不上,可就算这样,我的成绩还是在不断往下掉。”

话一说完,她的脸上马上没有了表情,眼神也变得空洞木然。

高中生学业任务繁重,想要通过延长学习时间的方法来获得更优秀的学业表现的学生大有人在。一到下课,教室里一眼看过去,常常趴倒一片;也会有同学经常因为起不来被老师批评。

我曾经问了几个反映自己老是睡不够的同学一个问题:

“如果学校开设一个睡眠实验班,这个班级的学生可以睡到早上八点,你愿意加入吗?”

通常被问到这个问题的同学会变得无比犹豫,最后要么说“其实我也不是很确定”,要么弱弱地说:“睡到七点我还比较能接受”。

这让我们看到,青少年一方面饱受睡眠不足的困扰,另一方面又不敢踏出睡得“太多”的步伐。

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我们在教育中不断强化“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天才出于勤奋”的理念,又常常把“勤”与花时间长等同于一个概念;另外也可能是对大多数同学而言,相较于“探索适合自己的更高效的学习方式”,多花时间显得更加清晰、可控。

然而,如果长时间过度挤压休息时间,那么结果也极可能陷入如小琪一样的处境——事与愿违。究其原因,还得从学习的脑机制开始说起。

二、学习的脑机制
从生理层面来看,大脑是我们学习的“必经之路”,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脑与学习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清晰。

在认知神经科学的视域下,学习是大脑对信息的感知、处理和整合的过程,知识则是以神经网络的形式存储在我们的头脑之中。

当我们“学”到新知识,大脑的神经元之间就会形成新的突触连接,如果我们经常“习”用这些知识,那么突触间的连接就会越来越牢固,知识的掌握也会越牢固;反之,如果我们不再使用这些连接,那么知识可能就会被清除和遗忘。

如果把大脑比作一片茂密的丛林,每一个神经元就是丛林中的一棵树,新知识的学习就好像我们在丛林中先走出了一条小路,而这条小路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将会被不断地拓宽和优化,形成高速公路甚至磁悬浮铁路,而那些不再被使用的小路则会再次杂草丛生......

可喜的是,大脑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它一生都能根据学习经验发生显著变化,如对学习和记忆有关键作用的海马区,一生都能产生新的神经元。

另外,从心理活动的层面来看,学习过程主要的四个阶段:知觉信息—建构信息—外化信息—评估信息,也都离不开大脑的精准支配。

以上述“丛林道路”为例,学习不光是形成道路的过程,还包括了“这是一条什么路”“这条路与原先道路之间怎么整合”以及“路线需不需要进行调整”等层面的思考活动,这需要大脑内各个区域的通力合作。

影响大脑正常运转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睡眠是一项关键因素。

三、睡眠对学习的影响
睡眠是影响神经系统可塑性的关键因素。研究者在两个方向上的研究成果都印证了这一事实:

一个方向是通过基因技术、神经药理学技术以及脑功能成像技术等,发现了在某些睡眠阶段,记忆痕迹会发生重新的加工,记忆内容会得到巩固。对于学生而言,如果拥有良好的睡眠,将有效地加深对白天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另一个方向则是通过睡眠剥夺实验发现,睡眠过短会影响人的认知功能,导致短时记忆能力下降。短时记忆在学习中作用非常关键,它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参与、课后练习中调取、加工信息的速度,据说,一个人如果24小时不睡觉,那么他的反应时间和醉酒司机的反应时间变得差不多。所以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大脑灵敏的运转,保障学习的效率。

此外,睡眠缺失或障碍还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体验和行为管理能力等,而这些因素也或多或少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睡眠消耗了我们生命约1/3的时间,而睡眠不好则会严重影响另外2/3的生命状态。
四、多少睡眠才算够
在北京冬奥会上,谷爱凌大放异彩,各家媒体对她的故事进行采访、宣传。作为学校老师,对这样正向、阳光的榜样素材当然喜闻乐见,只是其中有一条信息让老师很为难,那就是“谷爱凌每天要睡10个小时”。同学们不会也叫嚣着每天睡10小时吧!

其实不必有这样的担心,每个人的最佳睡眠时长并不一致,所以并没有一个特定睡眠时长标准,唯一的标准就是,如果你醒来的时候神清气爽,那么你的睡眠就是足够的。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