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推荐】如何让你的演唱“声情并茂”!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2-06-16
 

掌握这5个“关键点”,你的演唱才能“声情并茂”!


基本功的重要性



牢固的基本功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基本天赋, 二是练习所得。



科学发声方法, 包括正确的歌唱呼吸运用、共鸣腔体发挥、吐词咬字准确等, 只有它们之间配合协调才能产生声情并茂的歌唱。



我国古代将乐音分为宫、商、角、徵、羽五个, 很多演唱者由于先天缺陷“五音不全”, 没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是很难做到演唱“声情并茂”的。



我国各地语言、方言较多, 如果并非特色演唱, 演唱者需要练习普通话, 并保证发音的准确。包括字眼的韵头、韵腹和韵尾, 咬准韵脚。



这需要演唱者多多练习, 准确把握, 并根据不同的歌曲艺术风格, 刻苦进行练习。没有“唱声”之功, 就没有“唱情”之力。



技巧的重要性



声乐演唱中, 有很多的实际技巧, 如声音的强弱对比、高音控制、花腔运用等, 这些技巧对于提升演唱效果, 做到“声情并茂”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气息的调整。大部分歌曲中均有长句, 需要演唱者通过气息调整完成演唱。



重点则是呼吸的浅与深、快慢等, 演唱者可以在平时的练习中注意气息的调节, 可行方式包括对腹部、胸腔呼吸的把控等。



歌曲的起音, 一些音域变化较多的歌曲, 如果在演唱开始阶段未能有效将音调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可能无法在高音区、低音区完成演唱。



如何控制歌曲的起音是重要的演唱技巧, 也是做到“声情并茂”的基础之一。



了解歌词、创作背景的重要




很多歌曲的创作背景较为特殊, 其歌词也具有较深的含义, 在演唱时, 如果只是简单地唱出旋律, 很难引起听众共鸣。



在演出者开口的瞬间, 其感情已经迸发出了强大的感染力, 听众听到的不只是旋律, 而是感悟。



作为歌曲演唱者, 还应对歌曲的音乐形象、音乐语言、曲式结构、以及音乐表现手段的特点和音乐风格进行研究和掌握。



歌曲是文学和音乐的完美结合, 二者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对歌唱者来说, 歌词所提供的文学形象, 已经不是独立存在于音乐形象之外的艺术, 应该包容于歌曲的音乐形象之中。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歌曲, 进行演唱。




提高自身艺术审美的重要性



自身审美修养的提高有助于演唱者提升自身对艺术、歌曲的理解能力, 并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将这一能力转化为感情元素, 在演唱时予以表达。



审美修养的提升方式多种多样, 比如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欣赏纯音乐、古典名曲等等。



纯音乐的鉴赏能力直接反映一个人的艺术水平,在缺少歌词的情况下, 听众能够感受最纯粹的音乐, 并在其中感悟艺术之美, 从而实现自身审美修养的提升。



欣赏古典名曲的作用与纯音乐有一定类似之处, 不过古典名曲更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西方音乐中的《船歌》, 是宫廷音乐的典范, 优美典雅, 能够使人的心情舒缓下来, 并渐渐享受其中, 感悟音乐的真谛。



自身审美修养的提高能够使演唱者在进行演唱时, 将“情”和“声”更好地融合, 实现演唱的“声情并茂”。



练习的重要性



勤奋的练习是提升自己能力最为有效的方式, 也是最基础的方式。



练习的内容包括发音、技巧等等, 演唱者在具体练习时, 还应结合自身特点选定合适的曲目。



此外, 练习也应讲究方法, 在不熟悉歌曲的情况下, 可以跟随原唱练习, 熟悉旋律和节奏后, 再进行自我练习, 并适当寻求听众的建议, 了解自身不足, 针对性的加强, 最终实现“声情并茂”的演唱。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