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活动】青年教师录课反思展示(六)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2-06-03
 

“减数分裂”录课的教学反思

石力

202237日周一,我讲解了减数分裂关于染色体、核DNA和姐妹染色单体的曲线图及其柱状图。本节内容较为繁琐,其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多样,不同时期,染色体、核DNA以及姐妹染色单体都各有特点。学生虽然在前面已经了解过有丝分裂及其图像,但在学习减数分裂后,易与先前学过的知识点搞混,理不清,所以上好减数分裂相关内容对于新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一、教学过程

在公开课时,我的教学过程为:首先通过PPT展示减数分裂图像,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减数分裂过程,减数分裂前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细胞内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巩固学生印象中减数分裂的过程,为接下来讲解图像奠定前期的基础,便于后面对于图像的理解。

然后让学生根据减数分裂的图像,写出各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目变化,随后请学生站起来回答数目变化,在回答过程中,我适时地给予一些提示以及总结。在学生回答完后,我再带领学生一起完成减数分裂相关表格,并回顾该时期特点。

接下来在黑板上画出减数分裂的曲线图,画出横纵坐标后,请学生上黑板画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在他画完后,让底下学生评价有无问题。随后我再此坐标上也画出核DNA的变化曲线图,使其与染色体变化曲线图对比起来看,使学生能形成染色体与DNA的对应关系。之后教给学生判断区分各条曲线的方法,并在旁边对应的画出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曲线图,与减数分裂曲线图形成对比,通过曲线图上的一些特征帮助学生区分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的曲线图,有利于学生的巩固理解,形成知识框架,这种对比式记忆符合学生的学习思维惯性。

随后讲解柱状图,介绍各条柱形分别代表什么,简单讲解判断各时期方法,让学生简单熟悉一下,便于之后做题。

最后布置今天的作业及配套练习。

二、教学反思

结合听课教师的意见,以及自己在看完录课视频后的感想,总结出以下的一些反思与想法。

(一)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1. 课堂板书详细全面

板书内容减数分裂变化表格和曲线非常的详细,曲线上每一段的意义都讲解到了,图文结合,使学生更为了解曲线的动态变化。

2. 课堂具有逻辑性

先回顾上节课的减数分裂过程,使学生关于减数分裂动态过程的印象更为深刻,然后联系染色体行为变化表格画出曲线,最后再讲解柱状图。从易到难,从具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学习思维成长。

3. 具有师生互动的相关活动

跟上一次公开课录课相比,这节课具有更多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叙述染色体数目变化,以及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变化曲线,都能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和独立思维能力。

4. 教师肢体和语言标准规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肢体语言以及教学语言都较为规范。

(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1.   知识点没有与应用结合起来

曲线图这些知识在题目中会大量遇到,而我的课堂中没有与习题结合起来,没有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到的方法,这样会使本节课的内容太过抽象化,结构比较松散,学生听的云里雾里,不知道该如何运用,与实际习题难以联系起来。

2.   板书内容过多,重点不清晰

在授课过程中,由于想讲所有内容都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导致在黑板上呈现的内容过多,板书所占的课堂时间也过多,从而使课堂内容无法完成,最后的柱状图来不及讲。

3.   师生互动不到位

课堂上虽然有师生互动环节,但师生互动得不到位,仿佛是为了完成某一课堂流程而设置的活动一样,并没有真正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4.   时间分配不当,主次不鲜明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减数分裂染色体及核DNA数目变化,而前面总结回顾部分花的时间较长,在画有丝分裂曲线图的时候也花了不少时间,导致最后的柱状图来不及讲,练习也没有时间做,所学到的判断方法没有及时运用。

5.   总结不到位,重复太多

本堂课总结性语言少,重复的地方多,语言不够精炼,专业性也不够,这就会导致学生在听课时抓不住重点,跟不上节奏,也会导致课堂也不够清爽,脉络不清晰。

(三)对今后教学的改进方向

在这次录课听课以及总结后,我对于今后教学改进方向有了一定的想法。

1. 适当在课堂中做习题巩固知识

可以在讲完某个知识点后,紧接着来几条练习巩固一下,让学生能够学会运用我在课上所介绍的方法,这样能够使学生在遇到相关题型也能有思路解答。

2. 板书要呈现课堂的重点内容

板书要呈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主要脉络,而不能全部写上去,有一些细节的内容比如有丝分裂的曲线图可以通过PPT呈现,这样既能完整课堂教学,也能节约课堂时间。

3. 师生互动要能体现教学效果

师生互动不能程序而机械,要能体现本节课的一个教学效果,教师要有目的性的提问,要针对学生的回答看出该学生的问题。在评价阶段可以让其他学生评价,这样也能体现其他学生的课堂效率。

4.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课堂内容主次清晰

课堂上时间紧张,内容紧凑,需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一堂课45分钟,要保证有30分钟教授实质的内容,10-15分钟用于学生的反馈,要把控好学生的反馈时长,不可过少,这样就会导致教师无法了解学生接受程度,也不可过长,这样会导致课堂教学目标无法完成。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花大部分时间,而一些细节部分需要简略,做到详略得当。

5. 语言要简明精炼,灵活运用总结性语言

语言要做到精炼,课堂要做到清爽,要让学生听完了后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重点内容是什么,从而形成一个框架,能够将知识联系起来。

三、教学总结

本节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内容,为了攻克难点突出重点,教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满头大汗;但对于很多学生尤其是中等以下的学生在课堂上却听得如坠云雾,晕头转向。我们往往本末倒置,费劲地讲解知识,讲得那么多还力争步步到位。心里顾虑太多,怕讲不到学生就不会。其实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经过认真的课后反思,我感觉如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分析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并形成减数分裂的概念,达到真正意义的理解,这是个关键性问题。首先要把老师的知识讲解大幅度地减下去,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其次,不要一开始就大讲特讲一些概念和名词。再次,要精心设计,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内容。

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提前准备好学案,主要设计一张表格,让学生用铅笔绘图,简要地说明绘图要求,就开始让学生绘图,在多媒体屏幕上播放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动画。学生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到课本上查找,或观看播放的减数分裂的动画。在学生绘图的过程中,老师巡回查看,可以投影学生的图,让其他同学评价对错,找出问题,以引导思维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思考,寻找正确的知识。绘完之后,师生一起共同分析,应该怎么去绘这个曲线图。就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是起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掌握的效果远比一味地听老师的讲解要好得多。而且,减数分裂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变化过程,只要学生形成了这个印象,所有的知识名词的理解和记忆都不再是什么难事了。这样的课学生参与性可能会很强,始终处于动脑、动眼、动手、动口的状态, 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圆满完成认知过程。

学生绘图便于建立的知识框架和认知过程,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对比,引导自己探索减数分裂过程的有关知识,形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思维空间。

由于教学经验与实践的不足,我的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多向老教师请教,多学习如何主导课堂,查漏补缺,尽快成长为一位合格的高中生物教师。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